【原创】也谈84万考生流失与就业难的联系

看了一个帖子,感触较深,特来说两句。

QUOTE:

原文http://club.news.tom.com/item_741_432758_0_7.html

随风

   引言:在6月2日教育部学生司副司长姜钢透露,今年高考报名人数约为1020万名,比去年约减少40万,将有84万应届毕业生不参考。姜钢非常明确地“不同意”将高考“遇冷”归咎于就业难的结论。

   虽然说在此报道之中所言,考生流失是由于年龄的断层所致,但笔者不敢苟同,鉴于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状况,这还是有所联系的。曾在不久前的一段时间,因为重庆近两万的考生放弃了今年的高考,在很大程度上因为大学生每逢人才市场求职之中的万头踵头,而导致了学习无用论的产生!而一些因为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看到在四年大学毕业之后,依然为工作门路发愁的时候,为了减少家庭的经济压力而放弃高考,走上自我谋生之路。

                     
                         万人求职场面,大多学生抱着厚厚的求职简历,只为开启踏上生活之路的第一步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总体来说是不容乐观的,国家也在抓紧出台相关的提高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文件出台,比如村官的制度就是一种解决大学生就业状况的一个基本路子。而当前许多大学开设的专业,并不适合于当前在社会上的工作选择,从而造成人才市场之中人头踵动,那些抱着大捆个人简历资料和自我介绍的大学生,总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学以致用的观念发生了强烈的变化,感觉寒窗苦读十多年之后,却不能够在步入社会之后施展自已的才华,而对于一个很好的工作岗位,却又因为门路的狭窄,而使许多人望座兴叹!屡求屡败的求职状况,使大学生对原先的才华和抱负发生了强烈的变化,思想观念之中那种唯有读书高,万般皆下品的观念也发生更改。而他们的这种心理,或多或少地被许多将要参加考试的学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对于某些地区的考生,在读到高中的时候,其学业开支都是由家庭中全部的经济支出,或者是东挪西借供其上学,而当看到大学生求职艰难的就业状况,原先那种进一步到高等学府学习的雄心也被这种状况打破。想想因为自己上学,而使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想想如果升入大学之后,在就读大学之时的几年里,更会为家中的经济雪上加霜,砸锅卖铁,而一旦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将是内心无法清除的一种愧疚感。于是,左思右想之下,对就业情况的评估之下,放弃了高考而早日步入社会,外出打工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这种观念的影响之下,也是造成在高考来临之前,大学生放弃参加高考的理由之一。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是真理,但知识也必须要有发挥的环境和场所,这才是能让知识得到充分诠释的时候,如果说,空有一身知识,而选择与自己无关的职业之时,凡事都是一切重来。在目前大学生就职前提之下,到底有多少大学生是在自己专业知识的领域之内呢,笔者在想,除了那些专业性很强的职业除了,众多的工作环境之下,大学生都在干着与知识无关的工作,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一切都是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而对于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在每一个招聘会中总会看到他们的身影,总会看到他们精心为自己编织的简历,总会看到那一叠简历之中所承载的梦想和希望,但是,这个梦总离自己那么遥远。当作为知识储备雄厚的大学踏入一个无自己专业毫不相干的领域之时,或许你对在的工友是目不识丁的大叔、或许你对面的女孩只是一个初中毕业生,但是自己却因为拥有大学的文凭和他们干着一样的活,知识在这个时候被埋没。

   许多情况之下,大学生专业不对口和无法找到工作的大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概念,那就是学而无用,而这种状况和心态,直接影响了那些将要去参加工作的人。笔者的一位同事,他的表弟来自重庆自贡,他是当地重点高中的一名学生,但就要在参加高考之时,却离乡背井外出打工,细问之下,原来看目前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影响,使他对知识产生了怀疑,也就是对当前的教育发生了疑问,学到底是为了什么,四年大学生活之后,依然要为工作而彼于奔命,还不如早四年走入社会,为自己今后的人生储备第一桶金。当在积累这第一桶金的时候,工作经历和社会经历,都将影响自己今后的人生。而当他工作四年之后,那时的同学才开始步入社会,这就是比他们社会适应能力强势的地方。

   或许,许许多多的放弃高考的学生,因基于其它大学生毕业之后就业状况的困难而放弃了继续升学的想法,也造成了高生流失的一个因素;而有的也是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而黯然与高场作别;当这么多的高生放弃高考之时,对教育这个概念发生了质的怀疑,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他们放弃对知识的求索,这就是高考生远离考场的真正因素!
我也说句。其实这么多人不参加高考,肯定是有原因的,废话呵呵,但我觉得,这不一定是件坏事,至少有更多人的人有了思考。

是的,一定要参加高考吗?没人这么说的呀,可是好像大多数人都默认这是个必经过程了。有些人不喜欢读书,依我看,出来到社会磨练更好,说到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环境适合不同的人,说白了,如果有些事情没有想好,有些人在大学根本就是混!

就业难,这个确实是导致好多人质疑高考和大学原因之一,是的,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即将高考的人,还有教育工作者,还有我们的政府部分,都应该有更多的思考,到底怎么才能让我们国家的教育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到底怎么样才能人尽其用,才能带来更加美好的社会,似乎说多了呵呵,这么大的问题。

说说就业,其实,工作难找,本身有社会的原因和个人的原因,当然还有教育的原因,过去的高中可以说只为了高考这个目的,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说的都是只要认真读书,上了大学就轻松了,以后职业就有保证了,可是他们这么说是不负责的,上了大学后有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上了大学后不好好为以后的职业打基础,到时可能连职业都没有;话说,受家长老师的影响,大学生也认为,大学是该好好放松了,因此据我所知,在大学能好好思考职业生涯的人并不多,而到了毕业后,工作难找,基层的也做不下去,因此就“等着”,也就产生了所谓的“啃老族”,从这点上,家长和学生都有一定责任。

再说说知识,“知识无用”肯定是错误的,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知识的,哪怕是最基层的工人也是要知识的,知识可不限制在书本啊!没有知识,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有很大限制的!知识的含义可是很广的,包括各种经验,各种专业知识,甚至是人际关系经验也是一种知识的应用,说到“应用”,学了知识,不能去用,这个知识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就是不完整的。

熟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知识,而且知识还要不断更新!再说,学知识一定要在大学里吗?不一定吧,大学说白了,就是书本知识比较集中的地方,当然也是一个可以集中学习的环境。社会的这个大大学难道不比学校的大学所要学的知识更多,更能真正提高一个人的水平吗?所以不上大学并不可怕,但是如果高中出来后,没有去注重学习,那真的很可怕!


[ 本帖最后由 maicaixiaogu 于 2009-6-5 17:29 编辑 ]
我也来说两句 查看全部回复

最新回复

  • woaifou (2009-6-06 16:48:18)

    有道理 学习很重要 上大学不是唯一的方式 我们都需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