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完成对导致疟疾的间日疟原虫基因组测序

来自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和克利夫兰诊所勒纳研究所(Cleveland Clinic Lerner Research Institute )的研究人员发现导致最常见疟疾类型的疟原虫---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拥有相同的基因变异,即便这种疟原虫是从不同大陆分离到的。这项发现让人们担心,抵抗现存药物的突变能够在全世界扩散,从而使得全球根除疟疾的努力更加困难。

  包括克利夫兰诊所勒纳研究所研究员David Serre和Peter Zimmerman、Didier Menard(柬埔寨巴斯德研究所)和Arsene Ratsimbasoa(马达加斯加国家疟疾控制项目)在内的研究人员是第一次对覆盖范围内病人身上提取的间日疟原虫基因组进行测序,以便证实全基因组范围的DNA序列变异。这种有机体的基因组含有它的所有可遗传性的信息。相关研究结果在9月6日刊登在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期刊上。

  科学家首先吃惊地发现在来自马达加斯加、柬埔寨和南美洲的人们的样品中,很少有不同位点特异性的基因变异。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首先除去白细胞之后,对来自2名马达加斯加病人和3名柬埔寨病人体内的血液样品中的间日疟原虫进行基因组测序。作为对比,他们在遭受在南美洲发现的人间日疟原虫菌株感染的一只猴子体内,获取间日疟原虫,并对这种疟原虫进行基因组测序。这些结果证实这6种样品广泛地拥有相同的等位基因。

  如今,研究人员鉴定出8万个遗传标记,这些标记能够被用来寻找它们与耐药性疟疾之间的关联性。

  研究人员将利用这些数据进行遗传进化研究来了解间日疟原虫是如何起源的,它是如何扩散的,以及不同的菌株在地理上是如何分布的。同时他们也将研究这种不断进化的疟原虫的感染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