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疲软促中煤产业升级加速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市场疲软促中煤产业升级加速
在当前煤炭市场形势下,市场疲软促使产业升级加速,资源储备的增加带来资源就地转化的需求、产业布局的优化。中国第二大煤炭企业中煤集团因此确定了一个到2015年,实现经济总量翻番的战略目标。
  
  四个原因导致今年煤价下滑
  
  2002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行业经历了“黄金十年”。然而今年以来,由于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中国经济也受到影响。尤其是5月份以后,煤炭行情的变化使得市场惊呼“黄金十年”出现拐点。
  
  中煤集团党委常委、中煤平朔集团执行董事、总经理伊茂森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除经济下行压力外,煤炭过剩也是造成煤炭价格下滑的很重要原因。
  
  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煤炭产量超过35亿吨,全国煤炭新增产能达到9500万吨。“我们多年从事煤炭生产,能感觉到煤矿生产总的开发强度和产量。过剩了怎么办?就得靠降价。”伊茂森说。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进口煤来势汹涌。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煤炭13985万吨,同比增长65.9%,主要进口国为澳大利亚、印尼、越南、俄罗斯等。
  
  伊茂森预计,今年煤炭净进口量可能达到1亿多吨,进口煤对我国整个煤炭行业的冲击不小。
  
  中煤能源董事会秘书周东洲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除了需求下降,供应基本上没有减少,水电出力比较充足,进口煤剧增是造成今年中国煤炭市场特别是现货市场煤炭价格大幅下滑的原因之一。
  
  “国际市场煤炭需求比较弱。美国由于页岩气的发展,也有一些煤炭出口。所以,今年上半年中国煤炭的进口量非常大。”周东洲说。
  
  不过,庆幸的是,8月份我国煤炭进口数量,特别是动力煤进口数量大幅减少。周东洲说,由于国际煤价开始回升,国内现货煤价下跌,已经基本接近重点电煤合同的价格,所以进口煤到岸价的市场竞争力已经很差。
  
  中煤能源目前无限产计划
  
  9月5日至9月11日,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报收630元/吨,比前一报告周期上涨了2元/吨。
  
  尽管如此,国内动力煤消费状况缺乏实质性改善,仍然制约环渤海地区市场动力煤价格的反弹。
  
  在伊茂森看来,基于对经济复苏的分析和中国国内煤炭市场过剩的状况,未来一个时期,煤炭价格上行的空间不看好。
  
  由于今年以来,煤炭需求不振,煤炭滞销状况严重,一些地方和企业传出限产保价的自救声音。
  
  “一些地方政府或者企业可能会有这种想法,但是还没有一个明文规定要求企业限产或者保价。”周东洲认为,在煤炭价格下滑的情况下,有些企业主动限产甚至停产,可能是由于经济效益的原因,另外还有一些没有铁路运输或者靠汽运的企业,可能确实比较困难。
  
  截至目前,尽管煤炭市场需求、煤炭进口量都超出了当初的预期,煤炭价格也出现了下滑,但是和其他行业相比,煤炭产品的利润仍然是比较高的。
  
  “就中煤而言,目前我们没有改变产量目标,还是按照年初的目标来生产:在去年产量的基础增加5%。”周东洲说,公司采取以量补价的方式增厚业绩。
  
  据中煤集团向本报记者介绍,目前中煤集团可控煤炭资源量达到435亿吨,比2008年翻了一番;正在争取的资源量188亿吨,生产和在建煤矿产能达到2.58亿吨,“十二五”期末煤矿产能将超过3亿吨,企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再造一个新中煤
  
  行业低迷,需求疲软,中煤集团致力于推动产业链延伸,以此提高煤炭的转化价值。
  
  中煤能源董事会秘书周东洲对本报记者说,资源型能源企业,在获取资源的同时,也要考虑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延伸煤炭产业链。
  
  “有些省份特别是一些资源富集地区,如果不上煤化工项目,或者不上煤炭延伸产业链项目比如坑口发电或者煤制气等,就获取不了资源。有的地方政府还要求转化要达到50%或者多少,因此只开发煤炭或者销售商品煤现在已经不太现实。”周东洲说。
  
  为了加快产业和区域布局的调整,中煤能源的母公司中煤集团提出加快建设山西、蒙陕、江苏、黑龙江、新疆五大基地的区位战略。与此同时,中煤集团加强与中石化、大唐、中电投等央企的合资合作,通过相互参股等多种形式向煤化工、电力产业发展。而电力则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大力发展低热值煤发电,每年消耗煤矸石、煤泥等约300万吨。
  
  中煤集团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经济时报介绍,“十二五”期间,中煤集团将在该地区投资2000亿元,建设母杜柴登、纳林河二号、门克庆、葫芦素等一批设计能力超过1000万/吨的特大型煤矿,350万吨大化肥、300万吨二甲醚、60万吨甲醇制烯烃等世界级煤化工项目。截至目前,蒙陕基地初见雏形。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市场疲软促中煤产业升级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