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西部钻探50585队党支部书记吴平河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记西部钻探50585队党支部书记吴平河
  西北边陲,茫茫戈壁。在这里,一位平凡的锡伯族汉子,扎根一线,与井架为伍,一干就是26年。

  他就是西部钻探克拉玛依钻井公司50585队党支部书记吴平河。


  

  吴平河,男,锡伯族,1966年6月出生,新疆伊犁巩留县人,199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中央企业劳动模范、集团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十大模范党支部书记等称号。他带领的钻井队获得集团公司金牌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人先锋号、新疆油田红旗标杆队等荣誉。

  荣誉是鼓励和鞭策,也是压力和动力。带好队伍打好井是天职,我将一如既往,无怨无悔。

   ——吴平河

  井队“工作狂人”

  1986年,吴平河来到钻井队,成为一名技术员。参加工作以来,吴平河征战准噶尔盆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做铁人式石油工人的追求。

  同事送给吴平河一个称号——“工作狂人”。钻机拆卸、搬迁、安装,是钻井队劳动强度最大的工作。员工每天要干14个小时以上,连续干2天至3天。每次吴平河都在现场指挥七八十辆车装卸。嗓子喊哑了,喝口水继续干。来来回回在井场奔走,到最后他的腿都不听使唤了。

  吴平河的妻子钱宝芬告诉记者:“每次老吴从钻井队回来,只要满嘴是泡,人像抽了筋,我就知道井队又搬迁了。”

  去年夏天,在一口井开钻前,防渗泥浆池要铺防渗膜,人手不够,吴平河带头下到4米深的泥浆池中。火辣的太阳当头,汗水浸透了红色工服,新翻起的泥土没过脚踝,一阵风吹起满脸是尘土。吴平河和小伙子们坚持干了好几个小时。

  “兄弟,拉我一把,我实在爬不上去了。”干完活儿的吴平河没有力气再爬到泥浆池上。

  2004年,吴平河调回机关。这是脱离一线艰苦工作环境的机会,但吴平河始终惦记着井队。半年后,他听说井队缺少干部时,主动要求到一线工作。调令下达的那一刻,吴平河由衷地笑了。

  吴平河在50585队担任队长5年里,除了冬季休息外,每年要在井队干256天。他每个月只在井队搬家后,才回家看望妻儿。

  钱宝芬告诉记者,儿子出生时,吴平河只在家待了3天。结婚13年,只有今年全家一起回了趟伊犁老家。吴平河的父母、岳父母都已80多岁,照顾老人的事都落在妻子和兄弟姐妹们身上。

  在荒凉的戈壁上,吴平河带队打了100多口井,多次创区块新纪录,钻井进尺三上3万米,名列公司前茅。

  2010年吴平河所在的钻井队荣获集团公司金牌队后,一些民营公司开出年薪20万元来“挖”他,但吴平河婉言谢绝了。“我的根在石油。”吴平河说。

   民族团结心连心

  50585队是个由汉、维、回、哈、满、锡伯族员工组成的大家庭。全队36名员工,其中少数民族员工11人。

  吴平河会说汉、维、哈、锡伯4种语言。这给他做员工思想工作带来了便利。

  2008年,一位维吾尔族员工调到50585队。他牢骚满腹,上班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吴平河与他促膝谈心,帮助他改掉毛病。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耐心疏导,这名维吾尔族员工精神状态好了,工作也积极主动了。

  为了提高全队员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50585队坚持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展员工“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吴平河给自己定下规矩:员工家庭有大困难必访、员工家庭有病人住院必访、员工子女上大学必访、员工婚丧嫁娶必访;发现员工精神状态不好必谈、员工工作发生问题必谈、员工间发生矛盾必谈、生产关键阶段必谈、员工受到奖惩必谈、员工家庭发生矛盾必谈。

  2007年,一名员工的孩子患重病需要换肾。吴平河知道后,捐款5000元。在他的带领和倡议下,30名员工捐款8万元,帮助这名员工解了燃眉之急。

  对于劳务工,吴平河像关心自己孩子一样关心他们,业务上手把手教,生活上想办法补贴。他们都喜欢这个家,几年来没有一名劳务工流失。

  在吴平河的带动下,员工们风俗习惯相互尊重,生活上相互帮助,工作上齐心协力,成为西部钻探公司民族团结先进队、民族团结手拉手先进集体。

  “老吴总是为别人考虑得多做得多,正是这点点滴滴的爱,把大家的心紧紧拢在了一起。”50585队副队长王永峰说。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记西部钻探50585队党支部书记吴平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