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苏丹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南北苏丹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9月27日,苏丹总统巴希尔和南苏丹总统基尔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就两国边界安全和重启石油合作等达成协议。阿拉伯媒体认为,这是南北苏丹摒弃“零和思维”、走向“互利共赢”的表现。不过,协议仍是局部性的,双方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犹存分歧,制约了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南北苏丹的谈判始于9月23日,两国总统晤面,既是双方权衡利弊的理智结果,也是各方压力使然。联合国安理会9月21日发表声明,敦促南北苏丹在9月22日前就化解石油分歧和消弭冲突达成协议,否则将采取制裁措施。这使双方都感到了压力。

  在两国总统碰面前,双方代表团已经在埃塞俄比亚进行了两个多星期艰苦卓绝的谈判,据称气氛不错,但“一些问题悬而未决”,亟须最高领导人“拍板”。巴希尔和基尔的会谈也是一波三折,终于在最后一刻峰回路转,签署了两国合作框架协议,其中包括安全安排和划界协议。与此同时,双方还签署了8个相关附属协议和文件,其中包括经济合作、石油合作、贸易合作、人员交流等重要文件。据报道,双方签署的安全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在5个争议地区边界两侧建立14英里宽的“非军事区”,在全境1800公里的其他边界线两侧建立10公里宽的“隔离区”。根据该协议,南苏丹军队将从其控制的6个地区撤至1956年的边界线;苏丹军队将撤出兹利卡特和丁卡·马尔瓦勒两个部落居住区,管理权交由当地两个部落机制管理。协议规定重启石油合作,允许南苏丹恢复经苏丹境内出口石油。

  中东媒体分析认为,非军事缓冲区的建立,将最大限度地减少两国军事碰撞的几率,而恢复石油合作,意味着南苏丹已经停顿8个月的石油出口终于得以恢复,未来南苏丹生产的石油将能够继续由管道输送至苏丹港口,从而给双方带来裨益,使两国经济走出困境,恢复生机。

  然而,一些敏感而重要的问题依然未能解决,南苏丹总统发言人阿蒂夫说:“两国有两项议题仍存在分歧,即阿卜耶伊和边界划定问题。”这成为制约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的隐患和障碍。

  苏丹和南苏丹原本是同饮尼罗河水的一家人,南苏丹于去年7月9日正式独立建国。分家后,一些问题逐渐凸显并不断激化,以致双方今年3、4月间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

  两国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分歧主要在石油分配、领土归属、边界划分、公民地位、债务分担等方面。石油红利对南北苏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都至关重要,前者国库收入的一半、后者财政进项的98%都依赖石油。此外,苏丹认为,南苏丹的独立获取了苏丹3/4的石油资源,使得苏丹失去大约7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而南苏丹坚称,油田主要在自己境内,苏丹收取越来越高的“过境费”不合理。在巨大的利益诉求落差下,双方一度陈兵边境,展开激烈对攻。

  其实,对苏丹和南苏丹而言,两国分手后,相互依存度不是降低,而是增大了。譬如石油,南苏丹油田富集,但没有港口外运,苏丹则有着先进的港口设施、运输设备和炼油技术等。两国本是互补互利的关系,而不是“零和”博弈。可以说,巨额的石油利益将南北苏丹紧紧捆绑在一起,双方的利益纽带现在更紧了。

  阿拉伯和非洲媒体都对此次南北苏丹达成协议感到欣慰。埃及《消息报》评论说:“让维系南北苏丹关系的石油流动起来,总归是件令人喜悦的事情。”不过,中东媒体也报道说,即使石油企业接到复产通知,恢复到今年1月停产之前每天35万桶的产量,也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这对双方都是一个难熬的时期。南苏丹财政部副部长约尔日前透露说:“两国都面临日益迫近的经济崩溃局面,两国应该和平共处,因为石油是我们共同的‘生命线’”。“所有非洲人”网站的评论说,约尔的话也代表了苏丹的看法,是对两国关系很好的概括和勾勒。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南北苏丹签署合作框架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