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差价”背后的新博弈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零差价”背后的新博弈
 看病贵?深圳全面取消药品加成,逼降了药价。但如果医院亏空没人埋单,如果医与药之间的利益链条不能真正斩断,很可能出现新的情况:每次看病不那么贵了,但要看很多很多次。

  2012年9月18日,深圳盐田区法院开审医院巨贪孔德奇案。孔原是龙岗区横岗人民医院院长,涉嫌利用药品和医疗设备采购等机会收受贿赂324万元。

  孔德奇只是在深圳医疗系统反腐风暴中落马的院长之一。三个月前的这场风暴,共有16名医院管理人员被立案侦查,其中包括9个正副院长。这些院长出事,均与药品和医疗设备采购有关。

  一个月后的7月1日,深圳全面启动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正式实行药品“零差价”,也就是取消医保目录药品15%-25%的加成费用——长久以来,药品加成是医院最为重要的收入来源,也是最大的腐败温床。因为国家规定医院销售药品,可以在实际进价基础上加成不超过15%。

  深圳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面启动医药分开改革的城市。

  如何堵上正在出现的缺口

  取消药品加成运行近三月,为医疗系统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作为医疗主管部门,深圳市卫生与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简称卫人委)给出了一组数据;在提高诊疗费用并取消医药加成后的一个月内,67家公立医疗机构次均门诊费用环比下降2%,药费大幅下降12.7%;同时569家政府办社康中心次均门诊费用下降6%,药费下降15.2%。

  由于药价调整是一次性政策,因此这一收费结构变化未来将基本趋于稳定。

  医院则大受影响。即使是深圳市人民医院这样的大型综合医院——据其院长杨松的估算——虽然诊疗费用可以提高,但与取消药品加成收支相抵后,全年收入缺口仍可能高达3500万元,意味着每个在岗医务人员的年收入减少1万元以上。

  一位曾在公立医院任职的业内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在医患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损失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合理的补偿,很有可能“墙内损失墙外补”。

  “不让增加单次诊疗医药费,那我可以让你多复诊几次。”这位人士说,这些手段在统计数据中只会体现为诊疗人次的增加,同时单次诊疗费用却依旧下降,“看起来还像是医院的效率提高了”。

  早在“十一五”期间,深圳市卫生部门就提出了“两费(平均门诊人次费用和平均住院人次费用)增幅零增长”的要求,并在2010年实现了与2005年“基本持平”的目标。而在此期间,深圳市全年诊疗量从4000万人次翻了一倍,医生人均诊疗人次也提高到了远超全国平均水平的16.28人次。

  在取消药价加成带来单次诊疗费用下降的同时,深圳的年度总诊疗量是否会出现非正常的波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零差价”背后的新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