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血白蛋白市场掌握在谁手中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人血白蛋白市场掌握在谁手中
 当看到“人血白蛋白突破限价卖发票低开已成潜规则”的新闻时,笔者真以为看错了日期,因为类似的报道几年前就有了,情景和现在几乎完全相同,对于人血白蛋白,都是一个字:缺!医院的人血白蛋白一直处于缺货状态,病人总是无法从医院拿到它来救命。

  从新闻的另一面看,在医院人血白蛋白货源奇缺的同时,药店和其他渠道却供应充足,患者总能在药店和黑市等其他渠道拿到货,只是,拿到的价格不是国家规定的360元,而是500元以上。

  缺与不缺,两种价格造成了人血白蛋白的两种不同的命运。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人血白蛋白这种奇怪的供给状况?

  从白蛋白的供给来看,它是稀缺的,因为献血人数量的多少,决定了它的产能。自从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后,献血的人数少了,特别是去年“郭美美事件”发生后,自愿献血更是雪上加霜,血库用血紧张,医院手术用血不得不逼着患者家人去互助献血。在这种情况下,人血白蛋白的产量自然会受影响。但产能的减少,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作为主要使用者的医院没有货,而药店和黑市供应货源却充足,如果只是一个地方,在某个时期,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可以说是个别现象,是暂时性的,但全国大多数地方多年来一直都是这种状态,就只能说,是我们的药品管理体制和定价机制出现了问题。

  近10年来,人血白蛋白的生产成本在上升,价格自然一路飙升。但尴尬的是,人血白蛋白属于国家限价产品,不能随市场波动。只是在2007年,资源供应特别紧张时,政府才把每瓶的价格由250元调整为360元,进口产品价格为378元。此后一直没调整。可现在,由于通货膨胀,白菜都成肉价了,360元的价格连企业的成本都不够,卖一瓶亏一瓶,亏本的买卖肯定没人干的,因此执行国家规定价格的医院自然进不了药了,而药店私下可以卖出570元的市场价。很自然,人血白蛋白就流入了药店,也流入了一些有背景的人手里。

  习惯于用行政命令来实现药品市场管理,是政府多年的手段,计划经济的管理者以为可以通过精心的计划,达到操控药品市场的目的。可是,市场规律是无情的,它时刻都在发挥作用,就算是在计划控制下,它也会通过曲折的途径反映出来。医院必须执行限价,价格倒挂,因而缺货;因为可以卖市场价,所以药店有货,这就是市场价值规律的真实反映。当然,为了遵守规则,药店只能开360元的发票,而不可以开570元的发票,这也是潜规则的需要。

  行政强制下的价格倒挂,对市场有害无益。从动机上看,降低药品价格,患者可以降低治疗支出,但实际中,由于价格低下,生产商和经销商经营亏损,只好放弃生产经营低价格产品,这反而人为地造成了产品的供应紧缺。许多老药品、廉价药品的消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对患者而言,药品有价无市,反而提高了买药成本。医院没有药,为了救命,只好到药店买高价人血白蛋白,甚至去托关系,走门路,才拿到几瓶救命药。更有甚者,一些人垄断低价药品,私自卖高价,助长了腐败之风。可见有许多事情,会越管越乱,放开了反而会使资源达到合理的配置。

  怎样才能让人血白蛋白不再一药难求?从源头上说,一是提高全社会的献血积极性,血量增多了,人血白蛋白供应就会更充足些。

  这需要有关部门的廉洁自律,提高诚信度。

  如果无论如何努力,产品总是供不应求,最好的选择,就是放开人血白蛋白价格,让市场自我调节。价格上去了,一些可用可不用的患者,也就选择不用这种药,这样一来,真正有需要的人也就能获得。放开价格暂时行不通的情况下,管理部门能做的,就是提高价格,让价格至少要比药品成本要高,让生产商和经销商都有利可图,他们才有生产和销售的积极性,百姓这边才能买到药。

  从2007年到现在,规定价格一直没有调整,使白蛋白的政府定价严重脱离了市场价格。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降价政策都是好的、合适的,尊重规律,尊重市场,才会让我们的价格政策顺利执行下去。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人血白蛋白市场掌握在谁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