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诺贝尔奖得主论文小结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2012年诺贝尔奖得主论文小结
随着2012年诺贝尔奖各奖项陆续公布,科技类奖项已尘埃落定,其中201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证明“成熟细胞能被重编程恢复多能性”两位科学家,而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则颁给了G蛋白偶联受体这一一直受到关注的研究领域。

10月12日出版的Cell杂志也对此表示了祝贺,总结了这四位分别为Cell、Cell Stem Cell、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杂志编委的科学家在Cell杂志上发表的重要研究成果,以及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贡献。

作为Cell编委的山中伸弥最初的那篇令他获奖的研究成果就是公布在这一期刊上:Induction of Pluripotent Stem Cells from Mouse Embryonic and Adult Fibroblast Cultures by Defined Factors,这篇论文中,山中伸弥等人首先用4个干细胞转录因子OCT4、SOX2、KLF4和c-MYC, 通过体细胞重编程将小鼠成纤维细胞转化成具有胚胎干细胞特征的iPS细胞。这才有了其后的iPS陆续研究成果。

2007年,山中伸弥的另外一项重要成果:Induction of Pluripotent Stem Cells from Adult Human Fibroblasts by Defined Factors也同样发表在Cell杂志上,这篇文章中,他与Thomson实验室分别用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与慢病毒(lentivirus)载体将4种转录因子OCT4、SOX2、c-MYC、KLF4或OCT4、SOX2、LIN28和NANOG感染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后将其回转成具有胚胎干细胞特性的人体iPS细胞。

今年山中伸弥又在Cell Stem Cell杂志上发表综述性文章: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概况了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文章指出,iPS细胞的发展反映了三大科学主流的交融结合,并由此产生了更多新型研究学科分支。但是关于iPS细胞在功能上,是否与胚胎干细胞一致,还存在众多纷争。要解决这一问题,只能通过科学,而不是政治或者商业。

而John B. Gurdon爵士也在Cell等系列子刊上发表过多篇文章,比如98年在Cell上发表的“Cells’ Perception of Position in a Concentration Gradient”等多篇文章,详述了浓度梯度对细胞感知自身位置的影响等,还有此前在Current Biology上发表的“Nuclei of Adult Mammalian Somatic Cells Are Directly Reprogrammed to oct-4 Stem Cell Gene Expression by Amphibian Oocytes”也是体细胞重编程领域的重要论文之一。

另外对于诺贝尔化学奖的两位得主,Robert J. Lefkowitz教授发表的“A β-arrestin 2 Signaling Complex Mediates Lithium Action on Behavior”介绍了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转导通路的负调节因子β-Arrestins 2信号复合物的新功能。

β-Arrestins 2能作用于细胞内的多种信号分子,调节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信号转导通路,这篇文章发现药理活性剂:锂(可作用于躁郁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能通过干扰β-Arrestins 2与蛋白磷酸酶2A复合物,来调控Akt/glycogen合酶激酶3(GSK3)信号,以及相关的小鼠行为。这些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种调控GPCR功能的药理学方法。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2012年诺贝尔奖得主论文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