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双方签字拒红包 仅靠一纸协议很难药到病除

 医患双方签字拒红包效果会怎样?

  请看记者调查:仅靠一纸协议,很难药到病除

  卫生部近日就《加强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征求意见,规定“患者入院时进行医生不收‘红包’、患者不送‘红包’双向签字,协议书纳入病案管理”。此举引发社会热议。

  “双向签字拒红包,我认为有比没有强。至于效果如果,完全在于医生个人。”南京市卫生局纪委副书记张利民说,防红包协议书,至少能给患者提个醒,医生变相索要红包是违法的;而对于医生来说也起警醒、提示作用——签了字就要对自己行为负责任。

  医生不得收取红包卫生部门早有规定,甚至许多医院在门诊、病房等醒目位置都贴上“拒收红包”等字样,许多医院也把收红包作为违反医风医德的“高压线”,但事实上,很少有医生因为收受“红包”被追究法律责任的,即便被查处,也至多是做违纪处理。因为能收到“红包”的,基本都是业务骨干,医院多数家丑不外扬“捂下去”了。所以很多“禁令”如拒收红包、拒医药代表上门等最终沦为一纸空文。

  张利民说,卫生主管部门一直对抓医生红包现象没放松过,但病人送红包都是暗箱操作,很难查证查实,因此近五年无医生因红包问题被查处。

  无人被查处并不代表红包现象没有。据业内人士介绍,医院病人送红包现象比较普遍,但医生敢收的并不多。今年以来,南京市卫生系统医生、护士拒收(包括上交、退回)的红包金额高达60多万元,但到底还有多少医生收了红包而未上交的,则很难评估。

  “红包问题非常复杂,既有医疗资源稀缺问题,又有医患矛盾对立问题,因此医患双方签这样协议,是非常形式化、非常天真的做法,助长了伪善。”东南大学教授、江苏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学会会长孙慕义认为,这样的协议既无法制保障又无体制保证,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有人表示,“红包”是劳动价值的扭曲体现。医疗行业高风险、高门槛、高强度,而收入并不高,一台七八人合作完成的心脏插管全麻大手术,耗费七八个小时,费用是1000至3000元不等,付出跟所得完全不成比例,“红包”起到了补偿医生收入的作用。

  孙慕义认为,解决医生劳务价值不能得到体现的问题,必须靠政策解决,而不是靠病人自己掏腰包。比如现在医药分开,增设医事服务费,提高专家的诊疗费等,让医生靠自己的知识、技术、劳动合法、公正、体面地取得应有的报酬和地位。

  也有专家表示,卫生部出台防红包协议是无可奈何之举,即使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也会起到一定威慑作用,值得一试。只是要彻底整治医疗腐败问题,需要司法的介入,需要扩大医疗优质资源,需要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觉悟和职业操守。除了医疗系统内部的改革外,还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改善,而这个过程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