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药企业转型正当时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中国制药企业转型正当时
 随着市场洗牌的开始,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发展已成业内共识。但细观国内医药行业,产能过低和成本上升等问题仍挥之不去,中国制药企业在做大的同时并未做强。对此,专家指出,在内外环境的影响下,中国制药企业应利用好政策出台的契机,加速企业转型升级,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市场环境胁迫发展

  虽然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一直保持15%以上的高速增长且仍处于上升趋势,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制药企业也面临诸多不利因素。

  从外部环境上看,欧美日等传统市场的医药监管政策日趋严格,影响了我国原料药出口。2011年6月欧盟颁布指令,规定所有输欧的人用药活性物质必须出具出口国监管部门的书面声明。由于在执行层面存在很大的不可行性,一旦指令实施,中国对欧盟的原料药出口将遭遇“灭顶之灾”。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化学原料药出口总额96.8亿美元,同比仅增长4.9%,出口数量则同比下降了1.58%。在国际监管环境日益严苛的形势下,中国制药企业“走出去”面临大考。

  另一方面,国内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视。全国5000多家医药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仅占总数的11.7%,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企业不超过10家。在“以市场换技术”的粗放经营方式下,是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倍量投入、半量产出”的不良后果,整个行业“多、小、散、乱”的问题突出,多数企业陷入被兼并重组或被淘汰的风险。

  政策东风指引方向

  虽然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窘迫,但其背面也有政策升温所带来的利好。“十二五”规划指出,将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作为制药行业的一项重点任务,目前已有数十项政策支持以及10.37亿的财政支持。同时,还提供了方向上的引导。

  在宏观层面上,《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指出,“十二五”期间,医药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重点骨干企业研发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前100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0%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21%,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等。而《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的目标则更为具体,如完成200个以上医药大品种的改造升级;80家以上制剂企业通过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或世界卫生组织的GMP认证;制剂出口比重达到10%以上等。

  在国内竞争环境险恶,国外市场门槛过高的双向制约下,中国制药企业正是需要这样一个稳定、有效、保障性强的政策环境,才能化解当前形势下的生存压力,以求发展。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中国制药企业转型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