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店谋求转型 规则细化可期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药店谋求转型 规则细化可期
 药店里除了药还能卖什么?药店老板说得并不完全算数,中国40多万家药店里面能卖什么东西,所卖药品是否达标、怎么摆放、如何标识等,都在相关部门的监管范围内。

  也因此,对于目前境况不佳的药店,各方都在寻找解困之路。

  刚刚结束日本调研的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人士告诉记者,他们正在研究药店如何多元化发展和转型,具体来说,药店除了销售药品,是否可以围绕健康销售其他的产品,比如保健用品、健康器材,提供健康服务咨询等,其中日本的药妆店模式值得借鉴。

  事实上,在去年5月公布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中,相关部门就提出鼓励药品零售企业开展药妆、保健品、医疗器械销售和健康服务等多元化经营。

  不过,药店内进入的物品种类越多,意味着部门监管的责任就越大——既要有效引导药店发展又要保障用药安全。

  上述中国保健协会人士称,此次前往日本考察,只是希望更加细化,或者是促成一些规章的出台,让40多万家药店真正卖出转型的第一步。

  出路

  在中国大医疗卫生体制背景中,药店的日子一直较为艰难,近些年来更因新医改政策实施而受到冲击。

  新医改未启动之前,药店行业的利润普遍偏低,受中国药品销售大户医院的胁迫,药店的药品进货价远高于医院,利润微薄。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公布的“2008年中国连锁药店百强排行榜”显示,百强药店中17.81%的企业利润率在1%以下。国大药房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军曾估计,整个医药零售行业的毛利率维持在5%左右,有的甚至不到2%~3%。

  随着新医改的深化,药店行业的日子过得更加艰辛。新医改实行基层医疗机构零差率销售,且药品在招标时价格普遍下压25%左右,这使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品价格与药店的药品价格相差较远,药店的生意急速下跌。

  虽然此后一些地区的药店被社保部门允许刷医保卡销售医保药品,经营业绩逐渐回升,但今年县级医院改革中也将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医院会将更多的用药患者留在医院药房,药店的未来再次变得多舛,这使得转型和多元化发展成为药店迫切的需求。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连锁药店委员会主任委员徐郁平说,近两年,中国的药店老板们多次自发组团前往日本、美国等地考察,学习经验。

  日本的药妆店,销售着流行的时尚、生活必备物品,如药品、保健品、保健袜子、按摩器材等等,只要是消费者健康需求的店里都会卖。由于经营范围较广,日本药妆店的生意、利润维持在一个健康水平。

  据参与中国保健协会上述调研的人士透露,主管部门早有了多元化发展的意向,去年公布的“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中就已经提出多元化发展。此次该协会相关机构前往日本考察,只是希望更加细化,或者是促成一些规章的出台。

  按照设想,未来转型后的药店,除了销售药品外,还要围绕健康销售其他的产品;同时可以提供健康服务咨询,指导进店购买药品的人士正确用药,以及提供保健预防知识;未来可以变成会员制,变成会员服务,进行健康教育。

  国务院参事、卫生部人事司司长秦晓明也曾在一次医药会议中提出,规范新型健康管理产业,提高保健产业的竞争力,其中一条就是这40多万家药店成为新型健康管理产业的一个支撑点,把服务加进去。当然,如果要多元化发展,相关的政策规范也会相应制定。

  按照管理职能分工,相关政策将由商务部市场秩序司来起草出台。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药店谋求转型 规则细化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