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坝探区固井合格率实现100%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元坝探区固井合格率实现100%
2012年,元坝探区固井15口29井次,实现固井合格率100%,较2011年提高4.35个百分点,取得元坝勘探以来最好固井指标。

  元坝探区地质条件复杂,给固井工作带来了众多的技术难题,主要难点是“三高一低、一小一长、两厚一大”。“三高一低”是“高温、高压、高含硫化氢和二氧化碳”以及“部分层位承压能力低”,导致固井防窜、防漏难度大。“一小一长”是部分开次“套管的环空间隙小、封固的裸眼长”,同时,多套压力体系共存,浆柱结构复杂,固井灰量大,施工时间长,对设备机具条件要求高。“两厚一大”主要是大剂量的堵漏材料在井壁形成的“厚泥饼”和嘉陵江组“厚盐层”以及“长封固段的领、尾浆的大温差”,使套管同时满足抗腐蚀和抗盐层蠕动的难度大,能同时满足底部和顶部强度要求的水泥浆技术难度也大。这些难点的综合存在,导致元坝探区综合固井合格率一直不高。据统计,2009年以前,综合固井合格率仅为82.98%,通过不懈努力和攻关,到2011年底,综合固井合格率也仅仅提高到95.65%。

  2012年,面对元坝探区众多的技术难题,元坝工作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次实现了固井合格率达到100%。一是严格执行《勘探南方分公司固井管理办法》,抓好“三会”技术交底和对接,狠抓固井管理工作。二是严格执行《川东北天然气井固井技术规范》,大力推广应用固井新工艺、新技术、新工具,并针对固井难题开展科研攻关。三是加强对固井施工设计的管理和审批。四是建立并完善了水泥浆候凝制度,强化固井过程管理和现场监督。五是定期召开固井质量分析会,促进各施工单位固井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整体提高。

  通过几年的不懈探索和实践,基本形成了一套适合元坝探井固井的工艺模式。无论是海相井还是陆相井,都针对不同尺寸井眼确定了不同的套管下入深度,以及不同的固井工艺。如海相井,第二层Φ476.3毫米或Φ406毫米导管下深700米左右,采用常规水泥浆体系“干法固井”,陆相井Φ244.5毫米技术套管下深3200米左右,采用常规水泥浆体系一次固井,而对于产层套管,海相井下深7000米左右,陆相井则下深5000米左右,均采用尾管悬挂再回接的方式,尾管采用两凝或三凝防气窜胶乳(或胶粒)水泥浆体系,回接采用常规非渗透水泥浆体系。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元坝探区固井合格率实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