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为何更能忍受疼痛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运动员为何更能忍受疼痛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10月25日报道】题:运动员为何更能忍受疼痛  


    我们经常看到:全国橄榄球联盟的跑锋被体重270磅的线卫擒抱并摔倒;超级马拉松运动员坚持跑完100英里的赛程;足球前锋与伤病斗争、在奥运会赛场上称雄。那么,是什么帮助被击倒的运动员再次站起来?科学家发现,与普通人相比,运动员通过特定的认知策略来帮助自己应对疼痛。  


    研究人员在《疼痛学杂志》发表文章,对研究运动员和非运动员痛阈和疼痛耐受力的15篇论文进行了回顾。虽然运动员和非运动员有着类似的痛阈(感受到疼痛的点),但运动员能忍受更多疼痛。许多对抗性项目的运动员比耐力型运动员的疼痛耐受力更强,但因运动类型而有所不同。另一项研究对性别差异进行了比较,发现男性运动员比女性运动员更能忍受疼痛。  


    更多线索显示,运动员使用一种共同的策略:关联与分离。当人们专注于行为本身时(如传球),使用的是关联策略,而在人们思考积极的事情以分散注意力时,使用的是分离策略。这两种策略都能减轻运动员的心理压力,从而有助于增强他们的疼痛耐受力和表现,但方式不同。不同性别的人对这两种本能策略的使用情况也有所不同,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多地使用分离策略。  


    这些研究都没有解释一个问题:运动员为何能忍受痛苦。研究人员没有破解谜团,但表明人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学会忍受疼痛,而且运动强度增加能导致体内产生更多的内啡肽。还有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运动员为打破个人纪录、赢得奖牌或证明自己水平,而不可思议地忍受了疼痛。  


    遗憾的是,加入儿童足球队不会立刻使我们能够耐受痛苦。疼痛耐受力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运动类型。例如,研究人员发现,携带一种特定基因变体的人能承受更强烈的疼痛,而身体接触项目的运动员比其他运动员更能忍受疼痛。但有一点相当确定———忍受疼痛与精神的关系远远大于与物质的关系。因此,不论你是世界级的运动员还是飞盘俱乐部高手,当情况不妙时,坚持积极思考有助于克服不适感。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运动员为何更能忍受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