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越期货:供需偏紧 豆类延续震荡偏强走势

供需偏紧,豆类延续震荡偏强走势

    在近期商品期货市场中,豆类无疑是最耀眼的品种。在美国大豆产区天气持续干旱的刺激下,大量资金集聚在豆类上,致使价格一路高歌猛进,特别是豆粕,期货价格、成交量和持仓量都创出历史新高。随着美豆临近收割,前期天气炒作因素逐步告一段落,但是在供需偏紧和下游消费旺盛的支撑下,预计豆类期货有望延续震荡偏强走势。

    一、豆类价格简评

    1、大豆现货价格上涨

    随着美豆价格和期货价格上涨,国内大豆现货价格也呈现上扬。截止9月12日,各主要港口大豆分销价为5030~5315元/吨,港口平均分销价为5170元/吨。

    2、远期大豆进口成本高企,支撑豆类价格

    随着CBOT期货大豆价格上涨,国内进口大豆到港成本也逐步增加。截止9月12日,北美大豆到港成本为5419元/吨;南美大豆到港成本为5960元/吨,较上月上涨67元/吨。南美大豆到港成本较高主要由于升贴水较高,南美大豆升贴水为300美分/蒲式耳,北美大豆升贴水为90美分/蒲式耳。按照远期进口成本价来算,豆粕成本为4504元/吨和5188.7元/吨,可见对豆粕有成本支撑。

    二、豆类供需情况分析

    9月12日,USDA公布了最新的9月供需报告,数据显示,美大豆单产为35.3蒲/英亩,低于市场预期的35.5蒲/英亩,较上月36.1蒲/英亩,下降0.8蒲/英亩,总产为26.34亿蒲式耳,低于市场预期26.57亿蒲式耳,也低于上月的26.92亿蒲,但2012/13年度的压榨量下降到15亿蒲,出口量降至10.55亿蒲,最后导致期末库存为1.15亿蒲,较上月维持不变,而陈豆期末库存因陈豆出口及压榨量增加,而降至1.3亿蒲,低于市场预期1.37亿蒲,也低于上月的1.45亿蒲,美大豆报告中性略显利好。

    从目前情况来看,美国大豆减产已成定局,而南美大豆供应要等到明年4月份,也就是说在南美大豆上市之前,国际大豆供应都将维持在偏紧的格局中,这无疑将支撑豆类价格,倘若南美大豆在播种期在出现任何问题,都将刺激豆类价格上涨。并且通过下图可以看见,虽然预期南美增产将使得全球大豆产量增加,但是全球大豆的库存消费比依旧是将上一年度下降。

    三、油厂情况分析

    1、压榨利润扭亏为盈

    从压榨利润来看,近期豆粕和豆油价格上涨,油厂目前进入压榨盈利周期。截止9月7日,广东进口大豆压榨利润为131.1元/吨,理论压榨利润有所上涨。黑龙江国产大豆的压榨利润为227元/吨,较8月30日上涨了80元/吨。

    2、油厂开工率

    据布瑞克相关数据监测显示,目前国内油厂开工率为47.5,与上月微下降。但总体来看,进入秋季,油价开始回升,豆粕价格稳中有涨,压榨利润有所上涨,油厂开工现状良好,预计这种势头延续。

    四、后市展望及操作策略

    总体来看,随着9月份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公布后,市场对于美国大豆单产和产量的炒作将告一段落,但是全球大豆供需偏紧的格局将支撑大豆价格,预计在南美大豆上市前,豆类总体维持震荡偏强走势。而未来的炒作点就主要集中到美豆的出口数据和压榨消费的数据上,以及更远期的南美大豆播种面积和天气上。

    操作上,投资者不宜盲目追多,采取逢回调买入的操作思路;在品种选择上,由于目前生猪存栏量偏大对豆粕有着刚性的需求,预计国内豆粕价格会比大豆更具有抗跌性,所以主要以买豆粕为主,目标价为4000元/吨,止损价为3600元/吨,仓位暂为总资金的10%,盈利后加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