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照明电器产业“十二五”展望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浙江照明电器产业“十二五”展望
1.节能与环保仍是照明电器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不论当前或未来节能与环保始终将是照明产品发展的主流趋势。近年来全球兴起的逐步淘汰白炽灯,大力推广节能照明产品已被世界各国所认同。欧盟将于 2012 年全面淘汰白炽灯,并全面提高了电光源的能效指标,美国也将于2014年淘汰白炽灯,美国和欧盟还将分别于 2013 年和2014 年淘汰高压钠灯。 前不久,中国也正式启动了由联合国资助的“逐步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的项目,在未来的三年中要鼓励白炽灯生产企业转型,提高节能产品的质量水平,同时要制订出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的规划和路线图。发达国家基于对环保问题的重视,在荧光灯生产中已禁止使用液态汞,而采用固态汞合金、金属汞包等,同时对废弃灯管制定了严格的回收措施,以防止残汞流散在空气和水中。

    含汞电光源产品虽然在使用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污染,但破裂后造成的汞扩散致使空气污染,更重要的是废弃的荧光灯中的汞随意扩散到空气中、地面上,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玻管中的重金属铅以及玻璃熔制中残留在玻管内的砷,也都会造成环境污染,这些都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尤其是出口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产品,应注意此类问题。我国也必将会出台有关的法律、法规。

    2.LED与传统节能照明产品同台竞争的局面开始形成

    前几年LED虽然以节能、无汞、无污染、长寿命等优点广为宣传,但由于其成本高昂以及从芯片至整个系统的散热等技术难题尚未突破,因而无法与紧凑型荧光灯等节能照明产品展开竞争。但从 2009~2010 年以来 LED技术进展迅速,成本大幅度下降。现在量产化的LED照明灯具的光效可达到 80~120lm/W,寿命达 30000小时,成本有望降到1美元/W 左右。 那么3W (240~360lm) 的 LED 灯具成本仅为20 元 RMB左右, 与目前 9W (360~450lm)节能灯售价相差无几,如此的性价比竞争就显得激烈了。就目前而言,城市商业场所照明是 LED室内照明的最佳切入点,尽管从照明设计角度,暂时还无法完全替代金卤灯、荧光灯和 CFL。但如果地方政府的节能、减排指标与城市公共及商场照明耗能挂钩,LED产能将有大幅度提升。

    我们认为,“十二五”期间传统节能照明产品开始与 LED 照明产品同台竞争后,各自都将占有一定份额,不可能全部被LED替代,但估计2014年~2015 年传统节能照明产品会出现负增长。本人粗略预测“十二五”期间我省照明电器产业中的份额比例会大致如下(见表 3) :

    3.着力提升传统节能照明产品的性价比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由于世界各国政府的助推,紧凑型荧光灯等节能光源在全球的销量大幅度增长,但随着LED 的大力推介以及荧光灯中汞污染环境的负面宣传,给我们节能灯生产企业带来了一丝寒意。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和有力的对策措施。首先,我们应该以我国荧光灯制造工艺上掌握了较先进的合理用汞的技术,来批驳“推广节能灯会增加汞污染” 的不实偏颇之词。 同时应利用各种途径向各级政府阐明科学用汞制灯, 并不会对环境造成多大的污染。

    与此同时,我们要进一步研发、应用、推广微汞技术,这方面浙江阳光已为我们作出典范。我省的节能灯生产企业若能在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发光效率、采用微汞技术先进工艺的同时,产品又具有比较合理的价格,相信我们以优越的产品性价比,定能在竞争中获得先机。如以9W 节能灯为例,发光效率达 80lm/W寿命10000小时以上,采用微汞技术(含汞量小于1mg) ,售价不超过12元/只,如此的性价比就会有很大胜算。

    4.传统照明企业拟在摸索中逐步向LED渗透

    LED 是一种固态节能光源,其产业链大致可分为:外延、芯片、封装、驱动电源、散热装置、透镜与灯具光学设计和制造、LED 照明装置总成、终端产品营销等节点。传统照明企业对外延、芯片、封装的产业链环节不太熟悉,贸然进入可能会存在较大风险。但在 2010 年具有较大规模的传统照明企业已经开始跨界介入 LED照明产业,但显然无论从技术的成熟度还是性价比,LED要取代传统照明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据我们所知,目前,介入LED 的过程中出现了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传统照明巨头正在借助其原有营销渠道和品牌优势,对 LED上、中游领域进行并购扩张;二是传统中小型照明企业加速向 LED 转移,依靠原有的 OEM、ODM 代工渠道快速涉及 LED灯具生产(主要涉及下游领域) ;三是传统的照明设计工程公司利用自身的终端承接工程能力,开始涉足 LED 灯具的工程配套。因此,我们认为,针对我省照明行业绝大多数是民营中小企业,技术力量单薄,资金实力有限的现实情况,建议介入LED的策略拟为:积极跟踪,适时介入,找准定位,理性投资。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浙江照明电器产业“十二五”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