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的过去与未来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煤炭的过去与未来
进入2012年,伴随着宏观经济下行,煤炭价格大幅下跌。有人呼吁煤炭产能严重过剩,有人断言煤炭黄金十年拐点来临,煤炭产业到底何去何从,我们不妨退一步,回溯煤炭的历史,展望煤炭的未来,更好地把握煤炭产业发展的大趋势。

  煤炭的过去

  煤炭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资源,人类很早就懂得利用。古希腊学者泰奥弗拉斯托斯在公元前约300年著有《石史》,其中记载了煤的性质和产地。古罗马在2000多年前已开始用煤加热。我国辽宁省新乐古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煤制工艺品,河南巩义市也发现有西汉时用煤饼炼铁的遗址。13 世纪80 年代,马可·波罗来到中国,看到中国人用煤作燃料,竟吃惊不已,遂将此事在他的著作《东方见闻录》中详细记述。

  人类虽然很早就使用了煤,但是主要是为了提供热量和照明。直到1765 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煤炭才逐渐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并由此拉开了一轮浩浩荡荡的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英国的机械创新,而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则将工业革命推向了一个高峰,也带动了煤炭开采和利用的爆发式增长。

  16世纪末到17世纪后期,英国的采矿业,特别是煤矿,已发展到相当规模,单靠人力、畜力难以满足排除矿井地下水的要求,而现场又有丰富而廉价的煤燃料。现实的需要促使许多人,如英国的萨弗里、纽科门等,致力于“以火力提水”的探索和试验。萨弗里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蒸汽提水机,在1698年取得名为“矿工之友”的英国专利。萨弗里的提水机靠真空的吸力汲水,汲水深度不能超过六米。为了从几十米深的矿井汲水,须将提水机装在矿井深处,用较高的蒸汽压力才能将水压到地面,这无疑是困难而又危险的。纽科门及其助手卡利在1705年发明了大气式蒸汽机,用以驱动独立的提水泵,被称为纽科门大气式蒸汽机。这种蒸汽机先在英国,后来在欧洲大陆得到迅速推广,它的改型产品直到19世纪初还在制造。纽科门大气式蒸汽机的热效率很低,这主要是由于蒸汽进入汽缸时,在刚被水冷却过的汽缸壁上冷凝而损失掉大量热量,只在煤价低廉的产煤区才得到推广。

  新大陆的发现和地理大扩张,让英国拥有了巨大的商品市场。毛纺织业贡献了当时英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产品,当传统的手工操作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时,英国人发明了飞梭,继而又发明了水力纺纱机、水力织布机,这些机械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纺织业的效率。利用水力作为能源有很大局限性,它必须建在河流附近,且河流水量不固定,这显然不适合机械大生产的需要。于是,以煤为燃料的蒸汽机改良运动应运而生。公元1765年,瓦特发明了带冷凝器的单向式蒸汽机,1782年又发明双向式蒸汽机。1785年,蒸汽机开始用于毛纺业,1789年应用于毛织业。得益于蒸汽机的使用,从1766年到1789年,英国的纺织品产量在20多年内增长了5倍。

  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动力的轮船。不久,英国人史蒂文森发明了蒸汽火车机车,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和铁路。到十八世纪末,蒸汽机普遍代替其它动力,成为英国许多工业部门的主要动力来源。

  蒸汽机应用到纺织业,提高了纺织业的效率和产量;蒸汽机应用到运输业,载重上千吨的火车开始在大陆上穿越,载重上万吨的轮船开始在大洋中横渡;蒸汽机应用到矿山开采业,降低了人类的劳动强度,并且可以昼夜不停、连续开采;蒸汽机应用到金属冶炼上,大型鼓风机开始使用,煤炭成为冶炼的主要燃料;蒸汽机应用到机械制造上,可以制造出更复杂、更精密的工具。伴随着蒸汽机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广泛使用,近代的能源工业——煤炭工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建立起来。1861年,英国的煤炭年产量已经超过五千万吨。煤炭的广泛利用,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成为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使石油异军突起,大有一举替代煤炭的势头。但煤炭依托电动机的发明和电能的广泛使用,在一次能源中的地位依然不为所动。

  随着生产的发展,蒸汽机的缺点也暴露出来。蒸汽机非常笨重,机械效率不足10%,能源的消耗又很大,为了追求更高的机械效率,内燃机被发明并不断完善。1876年美国人奥托发明了汽油发动机(效率为28%),1892年德国人鲁道夫·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发动机(效率为34%)。内燃机的发明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再次引发一系列生产技术的大变革,使人类的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由于汽车、坦克、装甲车、飞机、拖拉机、轮船等大都采用内燃机,这就导致了世界石油开采和炼油业的飞速发展,世界近代石油工业开始建立,并且逐步发展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又一重要能源。

  电能的发现与利用带来了煤炭发展的第二个春天。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从而找到打开整个电能宝库的钥匙。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在1866 年人们首次制成了工业上可以应用的发电机。1875年,法国巴黎北火车站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发电厂,为附近照明供电。1879年,美国旧金山实验电厂开始发电,是世界上最早出售电力的电厂。

  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在这前后,电报、电影、电视、电梯、电扇、冰箱等也相继被发明出来。在工业技术上,电解、电焊、电镀等新工艺开始广泛运用,从而引发又一轮技术革新的浪潮。1913年,全世界的年发电量达 500亿千瓦时,电力工业已作为一个独立的工业部门,进入人类的生产生活领域。

  电能的利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从此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迄今电能依然是最主要二次能源,而煤电在全球的电力生产领域的竞争中,依然保持统治地位,这也是煤炭在当今能源结构中位置显赫的原因之一。

  1861年,煤炭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只占24%,1920年则上升为62%,此后,世界能源进入了“煤炭时代”。 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发电机、汽轮机制造技术的完善,输变电技术的改进,特别是电力系统的出现以及社会电气化对电能的需求,火力发电进入大发展的时期。煤炭在世界能源中的主导地位一直保持到20世纪60年代。

  表面上看,工业革命是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的过程,但本质上,工业革命是人类从简单地利用能源,过渡到通过复杂的机械将能源转化为机械能,并且代替人类手工操作的过程。因此,工业革命也是利用能源的革命,每一次利用能源范围的扩大,都伴随着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甚至引起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革命。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煤炭的过去与未来

查看完整回复请点击这里:
煤炭的过去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