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于危机下的生物产业亟需各国政府快速行动

近期,中国和澳大利亚政府向其本国的生物产业注入额外资金。而全球多数国家,生物产业组织团体获取政府财政资助的努力却通常石沉大海,效果不明显。可以预计的是,官僚主义通常导致政府反应缓慢,从而使得众多现金流已经告罄的生物技术公司的破产风险日益加剧。

    当信贷危机刚暴发时,生物产业坚信税收激励(tax incentives)措施已经足以应付危机,只坚持寻求直接融资。然而,随着危机规模的加剧,经济能够迅速复苏的希望变得相对渺茫,生物产业界开始寻求政府的直接注资支持。

一、美国生物产业组织的呼吁和政府行动

     美国生物产业组织(BIO)副主席Alan Eisenberg表示,BIO正在寻求来自美国政府项目和税收激励两方面的支持措施。当美国国会在考虑奥巴马政府的经济刺激法案时,BIO曾经呼吁刺激法案包含新的抵税金(tax credits)政策——如加快净经营亏损(net operating losses),以便在短期内扶助那些经营困难的生物技术公司。然而,最终经济刺激方案未能包含这些条款。Eisenberg表示,BIO非常失望,但并不会放弃并认为2009年晚些时候的立法行动将会重新启动BIO所倡导的抵税金政策。

    经济刺激法案的确向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供额外的100亿美元用于资助其研究项目,而生物技术公司可以提出申请。但这些项目实施过程也比较缓慢。Eisenberg表示,两类研究项目申请中只有一类完成项目申请程序,但项目最终承担者还没有宣布。

    NIH目前正在加快同行审议程序,以便将项目评审时间缩短到60天,与此同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也得到政府3.25亿美元的资助,加快其药物审评程序。但这些措施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近在眉睫的危机,Eisenberg表示怀疑。“生物技术公司正在面临极大的挑战,政府的行动措施越快越好”。

二、英国生物产业组织的呼吁和政府行动

    英国的生物技术产业组织(Biotechnology Industry Association,BIA)同样在寻求政府资助生物产业时受挫。在2009年早些时候,BIA曾呼吁政府给予生物产业支持,因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英国政府资助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明确的资本获取渠道是英国生物技术公司腾飞的关键。然而,4月份英国政府的年度预算中对此少有侧重。在只有7.5亿英镑的战略投资基金(SIF)中,绝大多数已经指定用于非生物技术项目,而剩余的3.1亿英镑的份额具体如何投资并没有明显的倾向性,且执行动作同样迟缓。

    BIA首席执行官Aisling Burnand表示,BIA已经非常明确的指出了对政府措施的失望。BIA希望政府能够将现金直接注入一个创新基金,与风险投资公司一起投资生物技术企业。BIA将继续推动一些战略措施,如优化的R&D抵税金政策,一种旨在降低公司将产品推向市场过程中税收负担的“专利盒(patent box)"制度,但也表示这些措施在短期内不能解决生物技术企业面临的直接问题。

三、欧洲其他国家的政府和生物产业

    除个别国家外,欧洲其他国家在资助危机中的生物技术企业方面建树不多。欧洲生物技术组织团体EuropaBio的公共政策负责人Dirk Carrez表示,仅有少数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而且通常并不是针对生物技术企业。目前,行动最为迅速的是北欧国家挪威,该国将政府对生物技术企业的信贷支持总规模从3200万欧元提高到9500万欧元。挪威政府的风险投资基金(Argentum)将得到政府额外注资2 亿欧元。

    2009年6月,法国战略投资基金(Fonds Stratégiqued’ Investissement, FSI)开始资助法国的生物技术企业。FSI与法国生物产业组织France Biotech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考虑如何更好的支持该产业。FSI是法国于2008年12月19日成立的总额为60亿欧元的投资基金,旨在向有助于提高法国经济增长和竞争力的公司进行投资。然而,目前还不清楚该笔投资有多大份额用于生物产业。

    Carrez表示,他们对其他国家采取的行动所知不多,但生物技术企业的财务状况正在迅速恶化。EuropaBio的最终目标是,欧盟委员会能够更加直接资助生物技术起步企业。欧洲投资银行(European Investment Bank)当前的投资规则使得不利于生物技术企业受益。Carrez表示,如果一家公司没能达到盈亏平衡点,欧洲投资银行将不会予以贷款投资。EuropaBio希望欧洲投资银行能够启动一项短期投资工具——无论是直接注资还是与风险资本公司共同投资生物技术起步企业——增加风险投资公司的风险资本。

四、澳大利亚政府和生物产业

    澳大利亚政府是个例外。经过澳大利亚贸易机构AusBiotech的强势密集游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在5月份宣布一项预算,承诺提供用于风险资本投资跟进基金8300万欧元,同时提供面向中小公司、总额累计15亿澳元的R&D抵税金政策。AusBiotech首席执政官Anna Lavelle表示,这些措施对于生物产业而言是个明确的胜利信号,将有助于减轻整个产业目前的困难。即便如此,这些措施依然需要得到澳大利亚参议院的通过,而且其中的许多详细措施有待确定。例如,“抵税金”概念的定义目前没有完全的一致意见,这些措施的真正实施启动也是在2010-2011财年。政府预算中同时还有一些附加条款,特别是对雇员股权激励方案时的税收优惠条款。Lavelle表示,政府的这些附加条款令人失望,并力促政府做一些让步,因为现金短缺的小公司通常会以股权措施激励公司员工。

五、加拿大政府和生物产业

    加拿大政府目前对生物产业的呼声也表现为“深思熟虑”,反应迟缓。加拿大生物产业组织联合会(BIOTECanada industry association)首席执行官Peter Brenders表示,该组织正在寻求机会,呼吁政府可以根据R&D的再投资具体情况将新兴公司的税收亏损货币化。Brenders表示,其半数会员将在今年出现资金链条断裂,并敦促政府对加拿大所有的R&D支出予以退税,而其他面向生物技术企业的所有直接投资免于未来资本收益税。

    目前,加拿大政府层面上还没有行动措施,但加拿大若干省份,例如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已经开始建立新的风险基金,向起步企业提供税收折扣。安大略省的风险基金总额为1亿加元,主要面向干细胞和基因组研究。

六、亚洲国家和生物产业

    亚洲一些政府正在实施保护生物产业的措施。在5月中旬,中国政府宣布向生物产业提供资助,其中既包括优惠的税收政策也包括企业募集资本方面的资助。与此同时,中国国务院宣布未来两年内投资100亿美元用于若干科技专项项目,其中就包括药物开发。2009年早些时候,马来西亚政府宣布总额计16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的部分资金将用于与印度和中国建立生物技术伙伴关系。印度政府也已经启动了一项生物技术产业合作伙伴项目(Biotechnology Industry Partnership Programme)资助早期生物技术研究,提供资助的金额达到批准项目总成本的50%。首批2000万美元的资金已经拨付给立项项目,第二轮招标也在今年5月份启动。

七、存在的问题
    然而,当生物产业岌岌可危时,政府的举措是否有助于危机的改善呢?由于私人投资者从生物产业脱离导致的产业资金需求空缺相当巨大,事实上远远超出许多政府的资助额度。而且,还有许多其他产业也有待政府资助。

    此外,即便是在挪威,政府行动也进展缓慢。尽管挪威政府早在一月份就宣布了包含针对生物产业总计4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5个月过去了,现在这个项目依然在政府官僚行动中步履迟缓。奥斯陆癌症集群(Oslo Cancer Cluster)主席Jonas Einarsson表示,依据他们掌握的资料,目前还没有给予生物技术公司任何形式的直接资助。已经有若干家生物技术企业申请挪威创新基金(Innovation Norway),但目前没有任何一家得到资助。Einarsson推测这可能与管理规则有关。创新挪威基金通常资助那些已经有产品上市的企业——而生物技术起步企业则通常是研发型企业,没有产品上市。

    因此,政府与银行界一样,更乐于向那些可以证明本身并不需要资金的企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