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沼气建设让农民过上“低碳生活”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农村沼气建设让农民过上“低碳生活”
今年56岁的武建芝,是肥东县牌坊回族满族乡尖庙村人,她做梦也没想到,20年过后,她在新住处又用上了沼气。

武建芝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她在老家曾用过沼气,但搬到尖庙之后,只好用柴火、电、煤和煤气等燃料生火做饭,不仅不方便,而且开支大。“一天三顿饭,加上烧水,3个月要用一罐煤气,一年就是400多元净开支。”武建芝说,今年年初,听说村里有扶持项目帮农民建沼气,她们家赶紧报名申请,最终获得批准。如今,一口容量为8立方米的沼气池,已经开始发挥效用了。

“没用沼气之前,屋前房后,猪粪鸡屎,到处都是,如今,这些废物放进沼气池就成了宝贝。”“建一口沼气池,成本要好几千块钱,要不是上面有好政策支持,我们是舍不得出这笔费用的。”谈到农村沼气池的好处,武建芝话题不断。

据肥东县能源局有关专家介绍,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年可产生沼气350立方米,可满足4口之家10个月的生活用能,可节省800元左右煤、气开支。同时,沼气池还是“小型有机肥厂”。一口沼气池一年至少能给农民带来1000多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在以往,提到农村环境,市民会想到“家家生火,户户冒烟,鸡鸭满地跑,房前是草堆,屋后是粪堆,厕所苍蝇满天飞”的场景。如今,随着农村沼气的推广普及,这一现象明显好转。

又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农民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干完活回到家,轻扭沼气灶,做饭烧菜轻松搞定。据市农委统计,农村沼气建设让合肥4.35万户农民过上了“低碳生活”。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农村沼气建设让农民过上“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