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力奇杯2012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解读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隆力奇杯2012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解读
今年由科技工作者、资深科技记者和广大读者评选出来的十大国内科技新闻,视角更为全面——不仅涵盖诸多象征国家实力的工程成就,也涉及诸多学科的前沿成果,同时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科技事件也被纳入考虑。


    当然难免有遗珠之憾——一些重要的科研成就和科技新闻,由于名额有限,只得割爱。但我们相信,最终入选的十大国内科技新闻,可以反映过去一年中国科技界的蓬勃景象。


    ❶    全球首个戊型肝炎疫苗上市


    戊型肝炎,听起来似乎没有甲肝和乙肝“厉害”,实际上它的杀伤力丝毫不弱。其症状与甲肝相似,而病死率更高。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被戊肝病毒感染。中国人中有近二成曾感染过。近年戊肝的发病率上升,已成为中国最常见的成人急性肝炎。但它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研制疫苗是唯一解决之道。


    为此,中国从十多年前开始了进行戊肝病毒的研究。政府和企业在这一项目上陆续投入5亿元。科学家不仅发现了戊肝病毒的“特殊踪迹”,而且还利用基因改造让大肠杆菌表现出病毒的特性,从而得到了疫苗。


    中国戊肝疫苗的第三期临床试验有超过11万人参与。是迄今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疫苗三期临床研究。试验结果2010年发表于著名医学刊物《柳叶刀》上。试验显示,在防止感染方面,疫苗100%有效。从科研到生产,我国在一系列关键环节都掌握了技术专利。从而使该疫苗成为我国少见的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源头创新性生物药物。


    今年1月,由高校和企业联合研制的“重组戊型肝炎疫苗”获得国家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10月正式上市。并且可能会通过与联合国儿童署和疾病防治组织的合作,在南亚等多发病区推广。


    ❷    国产CPU搭建的千万亿次计算机成功应用


    1月,全部采用国产CPU和系统软件构建的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计算机——“神威蓝光”千万亿次计算机系统在国家超级计算(济南)超级计算中心成功投入应用,这标志着我国继美国、日本之后,成为世界第三个能够采用自主CPU构建千万亿次计算机的国家。之前,“神威蓝光”已经过3个多月的试运行。


    此次投入应用的“神威蓝光”计算机采用了8704个16核的“神威1600”CPU。它的峰值计算速度达到每秒1100万亿次浮点计算。系统全面采用高密度组装和低功耗技术,组装密度和能效比居世界领先水平。同之前国内的超级计算机相比,“神威蓝光”首次完全采用国产CPU。它的研制成功实现了国家大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目标,大幅提升了我国高性能计算机自主研制和应用水平。


    高性能计算机似乎和普通人距离遥远,但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和高性能计算机密不可分了。例如,您收到的天气预报信息就是高性能计算机对大量数据进行高速运算后的结果。数值天气预报要输入常规的观测、雷达观测、船舶观测、卫星观测等获取的气象资料,利用大气动力学中所用的方程组,即连续方程、热力学方程、水汽方程、状态方程等,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运算(一般不超过2小时),最后得出温度、气压、空气密度等多个天气指标的时空分析。而且,预报区域精度提高一倍,其所需计算量还要提高16倍。这种庞杂的运算,靠单个CPU或普通的计算机不可能完成。此外,高性能的计算机在地质、气象、石油勘探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关键作用,也是汽车、航空、化工、制药等行业的重要科研工具。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能力和应用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世界发达国家竞相争夺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❸    大亚湾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


    在世界上第二大的核反应堆群旁边,一座被凿空的花岗岩石大山里,最精密的科学仪器揭示出中微子的秘密。


    今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人、中方首席科学家王贻芳在北京宣布,大亚湾实验找到了标准理论预言的第三种中微子振荡。很快就有物理学家评论说,这是一个世界级的发现,也是中国实验物理学迄今为止的最大成就。


    中微子是一种无处不在,却质量细微,极难捕捉的神秘粒子。科学家根据各种迹象猜测,中微子分为三种类型,而且互相转化,因此有三种“变脸”方式——前两种已经被测出,发现者也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剩下的一种是否存在,需要科学家用数据来证明。


    实验关键是制造测量仪器,还有配制特殊的溶液,都由中国科学家完成。实验的设计指标和精度达到了国际最高,为取得好结果打下了基础。


    同样致力于测量第三种中微子振荡的,还有韩国等地的科学小组。在这场国际竞赛中,大亚湾实验找对了大方向,而且数据分析也做得更好——每天的海量实验数据,第一时间传输到北京和世界各地,而中方的分析是最快的。中国科学家工作的高速度、高水平让国际同行印象深刻。


    当大亚湾实验组宣布结果后,测量到第三种中微子振荡的消息第一时间传遍全球,引起各大媒体的报道和评论。


    大亚湾实验一方面证实了对中微子性质的猜想,另一方面,由于它大大提高了中微子测量的精度。也给未来新的实验指明了方向。有助于解开一个困扰科学家的宇宙之谜。


    我们这个宇宙中,物质远远多于反物质。中微子就是观察这种不对称性的一个好窗口,因为只存在左旋的中微子,而它的镜像对称——右旋中微子却不存在,这在粒子中独一无二。美国《科学》杂志评价说:大亚湾的成果“完成了一幅中微子的概念图,这为‘中微子与反中微子行为间不对称’的实验铺平了道路。”


    ❹    我国首次实现空间载人交会对接


    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神舟九号飞船入轨后,经地面远距离导引和自主控制飞行,于6月18日,在距地面高度343千米的轨道上,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景海鹏第一个进入天宫一号,随后刘旺、刘洋依次进驻。


    6月24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分离,神舟九号自动撤离至距天宫一号400米处,随后逐渐接近天宫一号,至140米停泊点。神舟九号随后转为手动控制,航天员刘旺操作平移和姿态手柄,在其他两人配合下,与天宫一号再次成功对接。航天员再次进入天宫一号。


    在进行了多次空间实验之后,“神九”飞船于29日上午返回地面,我国首次手动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胜利结束。


    “神九”任务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空间对接技术的国家。中国的载人空间运动控制、交会对接技术、组合体飞行技术、组合体载人环境保证以及整个飞船作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性能得到肯定。


    有外媒报道指出,从8年前首次航天员升空后,中国的太空事业屡攀高峰,并有望在国际空间站退役后,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永久载人空间站的国家。


    “神九”任务中,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上天返地。作为人类第57位女航天员。刘洋成为杨利伟之后,又一位广受国人欢迎的航天员,并且因此入选了英国广播公司(BBC)评选的科技界2012年度人物。曾执行“神七”任务的景海鹏随“神九”再次上天,也成为中国“飞行距离最远”的人。随着中国载人飞行日益密集,今后航天员多次飞行将成为常态。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隆力奇杯2012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