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 灵活多样 服务群众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贴近生活 灵活多样 服务群众
 在上海723路公交车上,乘客正饶有兴致地观看移动电视中发布的空气质量指数(AQI)。


  当日16时,空气质量指数为102,空气质量等级为三级,轻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空气质量宝宝的脸部表情为嘴角倒挂的“郁闷”表情,头发的颜色也变为橙色。


  乘客对照车窗外的空气质量状况,称赞新发布的空气质量指数真实可信。


  空气质量表征形式更加形象


  自2012年11月16日长三角地区同步试点发布空气质量指数以来,上海市环保局通过上海环境网站和微博同步征集市民对空气质量信息发布形式和内容的意见与建议。


  在此基础上,上海于去年12月1日起正式发布10个国控点PM2.5等6项污染物的实时浓度和AQI等信息,并同步推出了“上海空气质量”手机软件和英文版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网站,方便市民随时关注空气质量变化。


  据介绍,AQI空气质量指数等级分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分别以绿、黄、橙、红、紫、褐红色代表。


  空气质量宝宝让人对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根据不同的AQI分级,空气质量宝宝会呈现不同表情,头发颜色也会相应改变。


  绿色的头发、灿烂的笑脸,代表空气质量为优;黄色的头发、微笑的脸,代表空气质量为良。而当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时,宝宝将呈现哭脸,头发会变成紫色。


  通过观察空气质量宝宝脸部特征及头发颜色,再加上每15分钟更新发布的外滩地区实景照片,上海市民对实时空气质量一目了然。


  同时,网站上每小时发布一次的空气质量对健康影响情况和建议采取的防护措施,也为市民生活与出行提供了参考。


  新指数更接近市民真实感受


  记者随机查询了空气质量指数自发布以来的数据,发现2012年11月19~28日,1天空气质量为优,5天空气质量为良,3天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1天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告诉记者:“自己是环境专业,非常关注新发布的空气质量指数,发现按照新标准后,空气优良率有所下降,但这是好事,恰恰说明监测更加准确了。”


  去菜市场买菜的李阿姨告诉记者:“电视上播报的空气质量,和我们自己感受到的空气质量差不多,说明环保方面是在做实事;同时,相关部门还在空气污染的时候对不同的人群给出不同的建议,更加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介绍说,与原有的空气污染指数(API)相比,AQI在分级计算参考的标准、参与评价的污染物和发布频次上都有了很大区别。


  AQI参考的标准是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参与评价的污染物为6项,每小时发布一次;而API评价的污染物仅为3项,每天发布一次。


  伏晴艳告诉记者,以往每日一报的API指数,是从前一天中午12点到次日中午12点;而AQI指数中的24小时平均浓度是指一天的0点至23点的数据,更接近公众的感受。


  专家表示,AQI公布后,由于空气质量标准提高,原来可能属于良的状态就变成了污染,而上海秋冬季节空气质量经常会处于污染状态,新的空气质量指数无疑也就更加能让市民接受。


  重度污染时将发出预警


  送孩子去幼儿园的家长王先生对环境质量发布有着更多的期许。他说,希望环保系统能够发布一些预警信息,好让学校有个准备,在空气污染重的时候避免孩子们外出。


  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市环保部门正在会同气象部门共同开展AQI预报技术研究,待积累一定数据和经验后,为公众提供预报服务。


  在正式发布常规AQI预报前,上海市环保部门将重点关注污染日的预报预警工作,通过短时污染预警和季节性污染提醒来弥补因空气质量预报信息缺失给公众带来的不便。


  一方面是根据污染变化趋势,及时通过网站、微博、短信、电视等渠道发布短时污染预警信息;另一方面是在污染高发季节开始前,通过各种渠道提醒广大市民关注实时发布的空气质量信息。


  上海市环保局污染防治处处长任菊萍透露,针对一些特殊单位,比如教育系统,与教委协调,在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时通过教委的信息平台,将向中小学校发布预警信息。


  上海还将进一步完善区县空气质量监测发布。记者从上海市环保局了解到,在去年完成10个国控点PM2.5等监测仪器配置并发布AQI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满足各区县居民希望了解本地区空气质量的需求,上海正在积极推进区县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


  根据规划,上海市将依托各区县现有或新增空气质量监测点,尽快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安装PM2.5等监测仪器,确保每个区县都有2~3个监测点。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贴近生活 灵活多样 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