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扩张深陷债务危机 尚德全力自救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快速扩张深陷债务危机 尚德全力自救
2012年10月底,施正荣紧急飞赴北京,与各大银行展开了合作细节的谈判。11月中旬,尚德电力与各银行间的合作方案将向外界公布。尽管目前尚不清楚合作细节,但可以肯定的是,施正荣的个人资产并未抵押、股权也没有转让。

自2011年以来,尚德电力遭遇了债务危机、担保危机及退市危机,作为董事长兼公司创始人,施正荣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目前,尚德电力已经度过了最危急的时刻,不存在濒临破产的情况。但危机尚未过去,下一步还要看整体资金的回笼情况和业绩是否能够翻红。” 面对《财经国家周刊》的采访,尚德电力副总裁龚学进满脸坦诚。

债务危机

“尚德华丽转身后,又华丽的撞了墙。”龚学进风趣地形容尚德此次遭遇的危机。

2005年欧美光伏市场启动前,无锡尚德(尚德电力前身)还是一家连办公桌都被供应商搬走抵债的创新企业。

2005年后,随着欧美光伏市场的爆发与炒作。无锡尚德凭借着技术优势,获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尚德光伏组件生产线几乎一夜之间变成了印钞机。

两年后,尚德电力成功在美国纽约交易所上市,股价从20美元/股一路飙升到90美元/股,施正荣也因此成为中国首富。政府的支持、银行的贷款如潮水般涌来。

尽管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产生了短暂的恐慌性危机,但一切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警觉。

受2009年欧美各国鼓吹发展新能源可以摆脱经济低迷的神话、中国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和鼓励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影响,2010年,中国光伏产业成了世界热钱的避风港、摇钱树和中国地方政府的政绩。

2011年,尚德光伏组件产量飞跃式增长,达到了2GW,几乎比上一年增加了一倍。与此同时,全国光伏组件产能也从21GW一跃增长到51GW。尚德资产负债率在不断扩产中一路飙升到2011年的81.6%,并从此埋下了隐患。

“一切都来得太快了。” 龚学进感叹,“产业爆炸式增长让人根本反应不过来。”

施正荣曾经在董事会上表示过担心,却难以阻拦集体的狂热。

2011年,随着欧债危机的骤然加剧,光伏产业的危机最终到来。一向依赖政府补贴得以迅速发展的欧洲光伏市场瞬间停滞,不仅近30%的光伏电站预建计划取消,光伏发电的补贴也开始遭到大幅削减,光伏组件价格狂跌70%。

2011年11月8日,美国商务部正式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美国太阳能设备制造商SolarWorld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此类出口产品征收49.88%至249.96%的反倾销税及反补贴税,这使中国的光伏产业雪上加霜。

尚德电力在欧洲的市场份额消失过半,美国市场则有可能全线崩溃。

从2011年初开始,尚德电力即连续出现亏损,其净利率由2010年的8.2%暴跌至2012年一季度的-32.4%,当季亏损达到1.33亿美元;股价从2008年高峰时期的90美元,一路狂跌至今年11月的2美元;市值也从最高峰时的170亿美元降至不到5亿美元。

截至2012年一季度,尚德的短期借款为15.74亿美元,长期借款为1.31亿美元,共计5.58亿美元的可转债,于2013年3月到期。

快速扩张使尚德深陷债务危机。

曾经做过尚德顾问的原小天鹅集团副总裁徐源问过施正荣:“作为企业家,你就没发现一点危机的苗头?至少该有些准备。”

“我不是神仙。”施正荣直白地回答。他承认,尚德电力是个被市场宠坏的孩子。

龚学进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施正荣是一个具有科学家性格的人,整个企业也是如此。尚德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大都是科学家、工程师,在市场研判、政府关系等方面尚有欠缺。

“尚德就如同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尽管身高已经像成年人,但心智却远未成熟。”龚学进这样比喻尚德。

产业爆炸式的增长和丰厚的利润,掩盖了尚德电力的不足。此次危机,尚德需要完成一场自我救赎和涅槃再生。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快速扩张深陷债务危机 尚德全力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