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基层监管下活一盘棋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余杭基层监管下活一盘棋
从今年6月开始,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5个环保监察所人员的工作,逐渐由原来的“线”管理转变成现在的“片”管理。因为他们开始试行一种新的环境监管模式——网格化管理。


  网格管理,监管实现从“线”转“片”


  2007年,余杭区开展了环保监察所设置,共设有临平、塘栖、良渚、瓶窑、余杭5个环保监察所,人员从当年的35人逐渐增至现在的80余人。按照常规,人员工作安排上以“线”管理为主,即环境信访、工业企业排污申报、“三同时”现场勘察与验收、排污申报审核与许可等各条线上的工作由专人负责。


  但是,这样的管理模式存在较大缺陷。单纯从事专项工作,执法人员往往不能成为业务的多面手,尤其是如数家珍式地了解一个区域环境状况的执法人员就少了。


  “以片为主,片线结合”管理模式的转变,意味着网格管理人员必须什么工作都要做、都要去适应担当,大大强化了环保工作人员自身的学习,提升了业务素质,有利于锻炼培养业务的多面手和环境管理的全能型人才。同时,相对固定的网格人员也给企业的长效服务带来了便利。


  余杭区环保局结合辖区实际,在前几年试行“以线为主、片区监管”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和总结,于今年6月正式以“红头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环保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开始全面推行从“线”转“片”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


  余杭区根据全区实际情况,以临平、塘栖、良渚、瓶窑、余杭等基层环保监察所为基准,划分为5个大网格,在此基础上,综合各网格内污染企业状况、环境质量状况、工业企业集中区域和周边环境敏感状况等因素,具体细分为17个网格责任区,进一步做好服务与监管。


  按需分格,同一街道也可“劈成两半”


  网格小组的划分是在环保监察所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的,以方便服务和管理为准则,做到“三清”,即区域清、职责清、主体清。


  比如,临平环保监察所辖区有6个街道及开发区,其中临平、东湖、运河街道辖区工业污染较少,而农业面源污染有共同特点,被划在一个网格责任区中;南苑、星桥两个街道均属于城市化快速推进、情况类似的发展新区块,被定格在了同一个网格责任区内。瓶窑环保监察所辖区分3个网格责任区,其中黄湖、百丈、鸬鸟3个西部乡镇主要以水源涵养、生态保护为主而被划在了一个网格责任区。



  为有效管理,同一个乡镇、街道也可“劈成两半”。良渚街道在这次网格责任区划分中就分了“家”。



  这个街道由原来的6个小乡镇撤并而成,是一个区域面积大、人口多、经济总量超百亿而环境问题突出的街道,于是以物流、商贸为主的良渚新城(勾庄片区)和另外两个物流园区一起划归一个网格责任区;而其他以工业制造业为主的仁和街道及老良渚片区则分别划成了两个网格责任区。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余杭基层监管下活一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