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咋评价?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咋评价?
“一个监测点位能见度日均值≥10km,认定这个点位这一天呈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一个市各监测点位能见度日均值的算数平均值≥10km,认定这个市这一天呈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若一个市各监测点位相对湿度日均值的算数平均值≥80%,这个市这一天不参与‘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评价,并在统计时予以剔除。”


  这是记者日前从山东省环保厅正在公示的《山东省环境空气水平能见度监测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定》)里了解到的。


  山东省将“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作为空气质量描述性指标,把专业层面的东西转换成公众比较通俗的语言,普通群众都能成为大气环境的监督员。


  这是继2010年提出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后的又一个探索。


  空气质量怎么评价?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为描述性指标


  在今年召开的山东省“两会”上,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全面建设生态山东,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和监测预警,将PM2.5纳入常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努力增加城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


  山东省借鉴流域治污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的描述性指标——“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并选择了空气能见度作为对应的技术参考性指标,在全省全面开展大气能见度的监测,建立贴近公众感受、完善科学实用的城市环境空气监测与评价体系,服务于社会公众,服务于环境管理和决策。


  《规定》将空气能见度作为技术参考性指标,为全面开展大气能见度的监测,确保全省能见度监测的科学性、一致性、可比性提供了依据。


  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向记者表示,用“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描述性语言来代表制定的环保目标,用“能见度”这样的技术参考指标来规范,可操作性就大大增强了。如果说PM2.5、PM10改善多少,老百姓没法判断,但天蓝不蓝、晚上有没有繁星闪烁,大家都会看得见。如果一年当中“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在增加,那就说明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明显。


  能见度与空气质量啥关系?
  空气能见度为技术参考性指标


  能见度与人们对于空气质量的感知密切相关,能见度所反映的污染程度更接近老百姓的感官认知。


  准确、连续测定能见度,对直观反映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山东省部分城市先期已经开展了能见度的研究性监测工作,但不同地区数据缺乏系统性和代表性,监测过程还缺乏完善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为此,山东省环保厅制定了《规定》。这个规定适用于全省环保系统各级环境监测站采用能见度自动监测仪器对空气水平能见度进行监测的活动。


  山东省环保厅的专业人士告诉记者,经研究,当空气质量状况达到优、部分良(低指数)的级别时,空气中颗粒物浓度较低,能见度一般较好,当能见度在10km以上时,天空一般会呈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由于能见度受湿度影响较大,相对湿度≥80%时,通常会出现大雾或雨雪天气,空气质量较好,一般能达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空气质量目标要求,但空气中的大量水汽造成能见度下降,因此,《规定》明确相对湿度日均值≥80%的天气不对能见度进行评价,并在统计时予以剔除。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