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很注重细节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周恩来总理很注重细节

  学院门前的书摊上,摆放着一本书,叫《决定成败的50个细节》,封面上赫然写道:细节不容忽视,就职演讲稿很多时候是细节决定成败。成败属于善于把握细节者,把事情做细,精益求精方能成就人生。
  
  这几句话吸引了我的眼球,不免心动,于是花10元钱买了一本,爱党演讲稿回家后细读前言:成也细节,败也细节,居然把细节的作用夸大到极致。并举例说:
  
  一个相貌平平的女孩,从一所极普通的中专学校毕业,成绩也很一般。她到一家合资公司去应聘,外方经理看了她的材料后被拒绝了。女孩收回材料,站起来正准备走时突然觉得自己的手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她看了看手掌,发现上面沁出了一颗血珠。原来是凳子上一个钉子露在了外面。她见桌子上有一块镇纸石,便拿过来用力把小钉子压了下去。然后她微微一笑,说了声再见就转身离开了。这一细节被公司总裁发现了,几分钟后,公司经理派人在楼下追上了女孩,她被公司录用了。
  
  于是作者感慨道:就算你是个大人物,也不可能忽略细节的作用。正如柏拉图所说:对于将军或政治家来说,如果他们只注意大事而忽略小节,他们的结果也不会太好;如果没有小石头,大石头也不会稳稳当当地矗立着。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时做细的人却很少。下面作者列举了决定成败的50个细节,洋洋洒洒17万言。
  
  作者以上所言不无道理,但是仔细想想,也有许多细节并非是成败的关键,演讲手势只是在关键时刻抓住了机遇,于是成功了。正如上面说的那个女孩,她之所以能用镇纸石把小钉子压下去,开学典礼发言稿是与她平时的教养、人品和胸襟有关,即使她忽略了这个细节,未被这个公司录用,她也同样会在另一个公司被录用。
  
  有些事情,从表面上看似乎是细节决定成败,其实在细节的背后,还有着深层次的根源。比如大家熟知的楚汉相争,刘邦最终战胜项羽,有人把项羽的失败归咎为霸王别姬,或未东渡乌江。霸王别姬是楚汉相争中的一个细节,项羽不愿东渡乌江,失去东山再起的机会也是一细节,即使项羽把握住了这两个细节,也挽救不了失败的命运。在人心背向、力量对比、作战指挥、用人政策等方面有关全局的大事,项羽都处于劣势,那时十面埋伏早已布好,四面楚歌已经响起,项羽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再如明亡清兴,也是大势所趋,锐不可当,崇祯皇帝煤山自缢,也是巨变中的细节,当时崇祯是战死还是**,无关大局,都改变不了明朝覆亡的命运。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也是明亡清兴的一个细节,即使没有吴三桂,清朝早晚也会入主中原的。
  
  还有人说,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是在于光绪皇帝错用了袁世凯,由于袁世凯的告密才导致戊戌变法全盘皆输。其实,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保守派与维新派力量悬殊太大,即使在使用袁世凯这些细节上不出问题,也会在其他细节上失误。正如谭嗣同所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据说,周恩来总理很注重细节,对于许多小事都了如指掌,不少人对此津津乐道,赞扬他做事细心和办事周到。殊不知周恩来是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非常关心国内外大形势、大趋势、大走向,不然他就不是一个指挥若定的军事家、运筹帷幄的政治家、纵横捭阖的外交家,如果仅仅对于细节了如指掌,他最多是个细心负责的好管家。
  
  文革期间,相传毛主席批评外交部某领导:大事不研究,小事天天送,此症不改正,势必出修正。说的是当时外交部只抓小事,不抓大事,或曰眉毛胡子一把抓,元旦演讲稿是办不成大事的。
  
  还有,众所周知的周勃大事不糊涂、吕端大事不糊涂,曾多次受到毛泽东的赞扬,至今传为佳话,也是说此二人小事糊涂,亦即不太注意小(细)节,即兴演讲可是在有关全局的大事面前,却处事不惊,力挽狂澜,终于取得了胜利。
  
  俗话说:棋错一着,全盘皆输,能够引起全盘皆输的绝不是什么细节,必定是大节,是关系全局的一着。比如下棋,失去一个卒子,叫细节,无关紧要,丢了一个车,那就叫大节,事关全局。所以,我们固然需要注意细节,但也不要过分夸大细节的作用。细节有时确实能影响事情成败的快慢,但在多数情况下却不能决定成败的方向,更不可能扭转乾坤,影响大局。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周恩来总理很注重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