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和烟让肺无端受罪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霾和烟让肺无端受罪
上个月,北京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使得京城各大医院呼吸科的就诊人数猛增,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直线上升。

  

“特别是霾,它含有细小粉粒状的飘浮颗粒物,其直径一般在0.01微米以下,可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支气管,直接累及到肺。”这让从事肺癌诊治工作近30年的支修益不免担心起来:北京乃至全国这场近60年不遇的空气污染所带来的危害,在几十年后仍会显现。

  

或许,在外人看来,支修益的这种担心有些“过了头”,但是诸多公开数据早已表明,包括肺癌在内的诸多癌症都与空气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

  

“进入21世纪后,肺癌的死亡率已跃升各种恶性肿瘤之首位。以北京为例,每4~5名死亡的癌症患者中就有1人是死于肺癌。”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北京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教授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87% 的肺癌死亡与吸烟(包括二手烟)有关,长期大量吸烟者患肺癌的几率是不吸烟者的10~20倍。

  

八成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

  

但令人遗憾的是,80%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临床中晚期,发生了纵隔淋巴结转移、颅脑转移、肝转移或全身骨转移,失去了根治性治疗的最佳机会。

  

而这无形中增加了肺癌的治疗难度。“并且临床治疗效果差,总体5 年生存率低于10%。”支修益说,早发现、早诊断、规范化治疗是肺癌防治的关键。   

但肺癌早期症状多隐匿,常常不容易被发现。

  

“咳嗽、胸痛、痰中带血、发热等呼吸道症状通常是肺癌早期的常见症状。但部分肺癌患者还可能会表现为呼吸道以外的症状,如关节肿胀、肩背疼、声音嘶哑、男性乳房肥大等。”支修益举例说,肺癌脑转移可出现头痛、呕吐、突然昏迷、失语、偏瘫等神经系统症状,但因肺部症状不明显,常被误诊为血栓、脑肿瘤。

  

那么,哪些人群更容易“中招”呢?

  

支修益认为,6类人群应受到特别“关照”:每天吸烟超过20支,且烟龄大于20年的重度吸烟者;莫名其妙身体上出现肿块的人;不明原因出现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的人;有特殊肺外表现的人,如男性一侧乳房有肿块;长期慢性咳嗽、咯痰的中老年人,出现了痰中带血;以及既往有陈旧性肺结核的人。

  

“这些都是肺癌高危人群,一旦发现相关症状,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胸部CT扫描。”支修益建议。

  

诊断并不难

  

谈到临床上对肺癌的诊断时,支修益首先向记者介绍了当前临床上存在的两种误区:一个是对病理诊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患者和家属四处就诊时往往只有临床影像学资料,从未进行过病理检查,“殊不知,病理诊断是当前诊断肺癌唯一的金标准”。

  

另外,有些地方医院对肺癌临床分期诊断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不同分期的肺癌治疗策略和治疗方案都不同。如果在肺癌治疗前未经过精细诊断和临床分期检查,将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损害。”

  

支修益坦言,正确的肺癌诊断分为定性与分期两步。

  

所谓的定性诊断,是指病理诊断,明确肺内结节是不是肺癌,以及属于哪一类型的肺癌,是小细胞肺癌还是非小细胞肺癌。

  

“在进行任何类型、任何分期的肺癌治疗前,都必须要有确切的病理组织细胞学诊断。”支修益强调。

  

而在获得肺癌病理诊断后,临床分期检查就显得非常必要。

  

“因为肺癌极容易转移,纵膈、颈部和腹部等区域淋巴结,颅脑,骨骼,肝和肾上腺都是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因此要对这些部位进行仔细的排查。”支修益说,可以借助胸部增强CT扫描、腹部超声或CT扫描、全身骨扫描和颅脑核磁等手段,以确保肺癌分期的准确。

  

须多学科综合治疗

  

“如果早期肺癌患者的病灶较小,且只局限在一个肺叶内,此时清除癌变病灶,有望获得根治。但多数肺癌患者在明确诊断时,癌变病灶已经较大,并侵润到其他器官组织,或已有远处转移,此时绝大多数不能根治。”支修益说,目前肺癌的治疗手段主要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

  

而在选择治疗方案时,一定结合病人全身情况、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以及有无重要的合并症进行综合考虑。通常非小细胞肺癌首选手术治疗,小细胞肺癌首选化疗。

  

“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有可能使肺癌患者获得治愈的手段。”支修益表示,即便是一些晚期肺癌患者,有时候也可以先通过其他治疗手段使病灶缩小后,再争取手术切除。不过,有机会接受外科根治性切除的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超过30%。

  

此外,随着人们对肺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分子靶点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也暂露头角,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据了解,目前肺癌治疗的模式包括:手术+化疗、手术+靶向、化疗+靶向、射频消融+化疗、射频消融+靶向、化疗+放疗+靶向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治疗手段。

  

“总之,肺癌治疗绝对不只是一个学科的事情,一定要多学科综合治疗,以期达到根治或延长患者生存、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支修益期待。

专家简介

  

支修益 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兼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副主任兼肺癌学组组长和胸心血管外科学系胸外科学组组长。专门从事肺癌外科和多学科综合治疗近30年,完成各类肺癌手术5000余例,收拾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内外肺癌患者20000余例。

  

此外,还担任北京医师协会副会长、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副会长、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常委兼肺癌学组组长等职务,以及《肿瘤研究与临床》、《结核病与肺部疾病》等十余家核心期刊的副主编和常务编委。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霾和烟让肺无端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