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业走到哪,人才培养跟到哪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石油工业走到哪,人才培养跟到哪
  编者按

  1953年,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北京石油学院在北京成立。今年10月,从北京石油学院发展而来的中国石油大学将迎来60周年华诞。60年来,中国石油大学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面向未来,学校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实现新的发展,成为我们关心的话题。为此,《中国能源报》专访了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张来斌。

  中国能源报:中国石油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北京石油学院,今年10月学校将迎来60周年校庆。60年甲子春秋,中国石油大学师生共同的价值理念是什么?

  张来斌:60年前,北京石油学院因国家的需要而建立,当时国家百废待兴,石油专业技术人才稀缺,北京石油学院的成立,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人才基础。60年来,学校在服务国家石油工业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也积淀形成了我们自己特有的文化和精神,展现出广大师生的价值理想和共同追求。

  自学校诞生以来,就始终把服务石油工业的发展作为学校的重要使命,特别是在上世纪60年代,广大师生与石油战线工人并肩开展石油会战,书写了辉煌的石油传奇,辽河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不断发现,扔掉贫油国的帽子,开辟了石油工业发展的新天地,并孕育产生了伟大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学校把这些精神传承,形成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开拓创新”的石大精神,以及“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厚积薄发、开物成务”的校训,“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如今已成为石大师生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近年来,我们每年有近20%的毕业生选择到西部的艰苦地区建功立业,石油石化主干专业有80%左右的毕业生到石油石化一线就业,这个比例与人数在北京高校当中都是位于前列的,也体现了我校学生理想抱负和价值追求。

  中国能源报:我们知道,石油是重要战略物资,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一所石油特色鲜明、国家重点建设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学校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使命的?面向未来,又选择了什么样的发展战略?

  张来斌:学校的使命与历史传承有关,也与时代发展和国家需求有关。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特别是石油石化工业。为此,我们在2006年就提出了建设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并制定了特色化、国际化和人才强校三大战略。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实现发展目标的发展路径,调整和优化发展战略。如我们提出了“强优、拓新、入主流、求卓越”的发展思路,“精品、特色、开放”的办学模式等。

  总的说来,我们选择坚持特色发展战略,特别是要把培育一流的学科作为突出的任务,作为一所石油特色鲜明的行业特色型高校,我们首先要在石油石化学科领域形成优势。一些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据统计,我们在校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别有50%、70%和90%的学生学习的是与石油石化行业密切相关的专业;学校超过80%的科研经费来自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石油公司;近几年每年平均获得5项国家科技奖励,都集中在石油石化领域,并且都有三大石油公司的参与和支持;50%毕业生毕业后在这三大石油公司工作。

  当然在强化石油主干学科建设的同时,又要不断拓宽学科领域,特别是要建立和谐的学科生态,建立和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以及支撑学科,形成特色学科群。近年来,我们在加强石油主干学科建设的同时,十分注重学科的拓展,如我们的非常规油气、新能源、能源战略等领域都有不错的发展。为了强化特色,加快办学目标的实现,我们选择把人才强校战略和国际化战略作为支撑战略,专门出台了相关政策。前不久还专门召开了国际化工作会议,即将出台《国际化战略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

  中国能源报:设立专业研究院是高校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也是高校提升自身科研实力的一种新形式,中国石油大学在这方面有没有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张来斌:是的,专业研究院是提升创新能力、解决某一领域科学问题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协同创新”的提出和“2011”计划的实施,让大家更加重视研究院的建设。近年来,我们也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如在学科建设上,按照“以工带理,以理强工,依托优势,滚动发展”的理念,构建三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院系也以学科专业为依据做了进一步调整,并且我们瞄准科学技术发展前沿,整合科研队伍,促进学科交叉,设立了非常规天然研究院、新能源研究院、提高采收率研究院、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等4个直属研究,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新的机制和模式。如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新能源研究院、提高采收率研究院集合了在地质工程、石油工程、化学工程领域的教师,集中研究页岩气、煤层气和致密气的开发利用、生物质能、CCS等以化工下游技术为主的科研项目;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吸引了研究经济管理、国际政治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争取在能源战略层面、软科学领域发出我们的声音。我们还专门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在人才引进、科研管理、考核体系、薪酬分配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希望直属研究院能够在新的管理体制下,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在能源新领域占领制高点。

  除了学校层面的研究院,学校也积极支持和推动学院依托自身特色建设研究机构。目前学校所有的学院都有与其定位相符的研究机构,石油主干学院自不待言,一些以基础学科为主的学院也都根据自身优势建立与石油、能源有关的研究机构,比如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建立了能源政治研究中心,前不久还举办了首届国际能源政治论坛;外国语学院则是发挥外语优势开展国际能源舆情研究,并于2012年成立了中国国际能源舆情研究中心。这些研究机构的设立和一系列论坛的举办,一方面提升了教师的能力,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空间,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学校的整体科研能力,进一步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石油工业走到哪,人才培养跟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