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古城为何千年不涝?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赣州古城为何千年不涝?
 6月21日,江西省第二大城市赣州市部分地区降水近百毫米,市区却没有出现明显内涝,甚至“没有一辆汽车泡水”。此时,离赣州不远的广州、南宁、南昌等诸多城市却惨遭水浸。一时间,效率低下、吞吐不灵的城市排水系统成了众矢之的。
  赣州古城千年不涝的秘诀就在于至今仍发挥作用的、以宋代福寿沟为代表的城市排水系统。据了解,福寿沟呈砖拱结构,沟顶分布着铜钱状的排水孔。据测量,现存排水孔最大处宽1米、深1.6米;最小处宽、深各0.6米。
  专家介绍,在现代,如果下水道的坡度不够,一般都要用抽水机,而福寿沟完全利用城市地形的高差,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而每逢雨季,江水上涨超过出水口,也会出现江水倒灌入城的情况。于是,水窗的设计又会发挥作用。在出水口处,“造水窗十二,视水消长而后闭之,水患顿息”。
  专家指出,水窗是一项极具科技含量的设计。原理很简单,每当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时,即借下水道水力将水窗冲开排水。反之,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
  同时,为了保证水窗内沟道畅通和具备足够的冲力,当时的设计者采取了改变断面、加大坡度等方法。有专家曾以度龙桥处水窗为例计算,水窗断面尺寸宽1.15米、高1.65米,而度龙桥宽4米、高2.5米,于是通过度龙桥的水进入水窗时,流速陡然增加了2~3倍。同时,这个水窗沟道的坡度为4.25%(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或下降4.25米),这是正常下水道采用坡度的4倍。这样确保水窗内能形成强大的水流,足以带走泥沙,排入江中。
  至今,全长12.6公里的福寿沟仍承载着赣州近10万名旧城区居民的排污功能。有专家评价,以现在集水区域人口的雨水和污水处理量,即使再增加三四倍流量都可以应付,也不会发生内涝。
  据介绍,按照当初的设计理念,福寿沟仅是整个赣州排水防洪体系中的一环。修建于宋代的坚固城墙是最好的防洪堤坝,还有城内的数百口水塘与福寿沟连通起来,以发挥重要的调蓄作用。水塘增加了城市暴雨时的雨水调节容量,以此减少街道淹没的面积和时间。
  然而,让古人想不到的是后人竟会填塘建房。而一旦破坏了原有的排水系统,在城市排水上出现困境几乎是立竿见影的。
  直到2007年之前,在赣州市城区的一些地方,也会出现积水淹没到汽车顶的景象。直到赣州市政府发布《中心城区排水专项规划》,委托某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的科研工作者,参照天气、人口密度、环境等诸多因素,才最终确定了排水管线等技术参数。如今赣州基本解决内涝问题得益于此。
  与古人倡导的因势利导不同,今人看上去更加崇尚用现代科学的力量去改造大自然。在赣州,古城门里装上了密封性更好的防洪铁门,新城区埋下了更粗的排水管,泵站里装配了马力更强劲的抽水机。即使没有水塘,也不过是多消耗点电就能把水送出去。
  不过,一位当地市政工作人员也感叹,“幸好八境台公园的那口蓄水塘还在。”今年的几场暴雨中,雨水总是先汇集到水塘,然后泵站才能直接从水塘里往江里抽水。“否则,根本来不及排水。”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赣州古城为何千年不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