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脱水突破60%障碍线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污泥脱水突破60%障碍线
一种新的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技术——泥水一体化高新技术日前在广州市番禺区投入应用。在番禺工业污水处理站污泥脱水处理现场,记者看到,应用这一技术可直接将含水率93%以上的污泥一次性脱水至60%以下,实现了污泥机械脱水技术革命性的突破。有关专家评价说,与传统处理工艺相比,这项技术的污泥减量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污泥产生量减少50%以上,稳定性得到改善,同时大大降低了污泥最终处置难度和处置成本,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
  记者从广州市有关部门获悉,广州市将在各污水处理厂推广使用这项技术,将最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处理后的干泥就近分流到水泥厂、热电厂、堆肥厂、焚烧厂,以及安全填埋场等污泥最终处理系统,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泥资源化利用,确保2010年生态环境建设达到亚运会的要求。

  如何解决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关键
  7项技术专利实现脱水60%以下

  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固体废物分会主任全浩介绍,城镇污水处理厂每处理1万吨污水就会产生含水率为80%的污泥7.5吨。以广东省为例,按全省2010年达到日处理污水1800万吨计,全省每天将产生含水率80%的污泥1.35万吨。
  全浩说,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关键是脱水,这是污泥最终处置的先决条件。传统的机械脱水技术与设备污泥减量化水平低,只能将污泥脱水至含水率80%左右。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污泥深度脱水?
  记者了解到,广州绿由工业弃置废物回收处理有限公司多年来致力于市政污水泥水一体化处理处置技术与设备的研发工作,他们先后投资7000多万元,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基础上,不断消化、吸收和改良,研究开发出以板框压滤机为主体的泥水一体化处理系统,改变了传统带式压滤脱水机和离心式脱水机只能将污泥脱水率达到80%左右的现状。
  据公司技术负责人任延杰介绍,“泥水一体化处置技术”将化学调理和机械脱水相结合,在板框压滤机的基础上,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的技术突破。一是发明了泥浆螺旋分配器,解决了污泥在滤板里分布不均匀、泥饼厚薄不一、含水率在有些部位很高的问题;二是发明了凸起粒子滤板,增加了注入污泥在滤室里的流动性和在滤板里的均匀性,明显提高了压滤效果,解决了传统滤板易出现的爆裂问题;三是发明了聚丙烯、缎织、锥孔滤布,大幅度降低了滤布介质阻力,解决了滤孔的堵塞现象,增加了滤布的疏水性;四是研发了化学调理添加剂——表面活性剂BH-3,无机/高分子絮凝剂LY-1,助凝剂LY-2,有效解决了污泥“胶体破壁”的问题,明显提高了污泥的脱水性能。
  此外,他们还在板框压滤脱水时采用间隔的递增式施压工艺,大大降低了泥饼形成时的介质阻力,提高了板框压滤的脱水性能,可以直接将污水处理厂含水率为93%以上的污泥(即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或浓缩池污泥)一次性脱水至60%以下,脱水后污泥呈干饼状,体积减少了一半,没有恶臭产生。据悉,这项技术于2008年通过了部级科技成果鉴定,并已申报了7项技术专利。

  污泥含水率从80%降到60%意味着什么?
  突破污泥的“粘胶相区”,为后续处理奠定了基础
  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宋宝增说,将含水率93%以上污泥直接脱水至60%左右,可以为污泥的后续处理带来诸多好处,并将大大降低污泥最终处置的难度和处置成本。
  宋宝增告诉记者,60%含水率的污泥为固态,不产生渗滤液,可直接进填埋场。与传统机械脱水处理相比,污泥产生量减少50%以上,显著提高污泥减量化水平,同时降低运输难度,节约运输成本。
  宋宝增表示,这项技术更为重要的是对污泥稳定性起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突破了污泥的“粘胶相区”。他解释说,污泥含水率在60%~65%之间时呈粘浆状,水分子被一层胶体包裹,这个区域称之为污泥的“粘胶相区”,是污泥脱水最难的阶段。突破污泥的“粘胶相区”使污泥有了较好的分散性,为污泥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奠定了基础。此外,污泥含水率降至60%后,如果进行堆肥处理可减少一半的发酵周期,增加经济效益。干泥饼还可以制作固体燃料,经调配后进行焚烧处理,回收能源,或作为制砖和水泥的辅料。
  据宋宝增介绍,这项技术设备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工业废水处置污泥(如印染污泥、造纸污泥、电镀污泥、食品污泥等),河道淤泥、餐厨废渣以及禽畜粪便等的减量化处理处置,而且运行费用低。传统的脱水设备运行费折算成污水处理费用为0.2元/吨,而这项技术的运行费用折算成污水处理费仅为0.1元/吨,节省一半。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污泥脱水突破60%障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