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惠药躲猫猫 低价好用的药降价后却买不到

“降价死”的低价药

近期,国家发改委再发药品降价令,自2月1日起调整呼吸、解热镇痛和专科特殊用药等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3个规格的曲克芦丁片又名维脑路通片就在其中,不过2月2日,记者走访3家三甲医院、10家药店,却只找到几盒,这种药品已难进货。

调价之前药品就已经难进货,每次降价以后,总有一批低价药神秘“失踪”,据一家大型医院统计,一年有50种药品降价死。粗略统计,自2009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已降价近万种药品,但记者走访医院随机采访30位病人,高价药降价后他们仍感觉贵,10元以内药“降价就死”。

如何才让药品降价真正惠民呢?

患者心声降价药品近万种,患者觉得还是贵

2月1日,根据国家发改委的通知,岛城各医院调整了呼吸、解热镇痛和专科特殊用药等药品的最高零售限价。据介绍,此次调价涉及范围很广,共包括20类药品、400多个品种、700多个代表剂型规格,平均降价幅度为15%,其中高价药品平均降幅达到20%。

2月2日,记者走访了青医附院、市立医院、海慈医院三家三甲医院,随机采访了30位病人。在取药窗口处,今年53岁的李玉环看着手中的药单,认真地算着费用。“我身体不好,有糖尿病、冠心病,常年需要吃药,一盒药几十块钱,一年下来光吃药的费用至少几千块钱。”李先生说,他去年在报纸上就看到一些关于药品降价的消息,自己买的药一盒能便宜几块钱,但是相对于一年药费,这点降幅还是小了。

吕岩女士去年9月份在市立医院做了一个乳房肿瘤切除手术,住院四天,一天打吊瓶的费用就要1000元左右。对于药品降价,她说,确实有些药降价了,但是真正管用的好药价格还是高。“平常买药我都去药店,药价再降,医院卖的药品还是贵,不如药店便宜。”

据了解,2011年至今,国家发改委已经分四批调整了抗生素、循环、神经、激素、消化、抗肿瘤、免疫和血液等8类药品的价格。记者从岛城一家医院了解到,自2009年医改以来,国家发改委调整价格的药品已有近万种。“您感觉买药便宜了吗?”当记者拿着这个问题随机采访30位患者时,有的年轻一点的患者说“没太注意”,绝大多数患者都觉着药价还是高,降价并没有让他们感觉有较大的实惠。

低价药现状有些便宜好用的药,降价后采购不到

药品频繁降价,但是患者感觉不明显,这是什么原因呢?记者询问了岛城多家医院药剂科的负责人,他们告诉记者,降价幅度比较大的都是价格比较高的药品,即便有的价格能降40%,但是患者还会觉得贵。价格比较低的药,往往会遭遇“降价死”,一旦降价,这些低价药难以买到。患者用不到,就感觉不到实惠。

最新调整价格的药品中有一种要叫做曲克芦丁片,又名维脑路通片,是心脑血管病患者常用的一种药,药效不错且价格便宜,但是调价后,三个规格的曲克芦丁片很难买到了。记者打电话询问青医附院、市立医院、海慈医院的药房是否还有这种药,工作人员说没有片剂,只有针剂。

2月2日,记者走访了德全堂、丰硕堂、康杰、国风、海王星辰等青岛10家药店询问是否还有曲克芦丁片,在西康路的康杰大药房,销售人员表示还有4盒,但是现在已经进不到货了。一家药店的销售人员说,这种药本身就比较难进货,更何况现在快过年了,“有的药就是这样,临近过年缺货,等过完年应该就会有货。”

“刚调价,还没有明显的感觉,因为药房一般都有存货,等过一个月肯定就会有些药不好采购或者采购不到了。”青医附院药剂科的张医生说,他经常听到患者抱怨,大医院卖药贵,但是实际情况是,医院药品都是通过政府招标采购,定下了招标价格后,在此基础上医院才可以适当加成,有的药品最基础的招标价格就很高,医院也无法自行调整,“每降一批药,总有一些既便宜又好用的药很快就采购不到了,像藿香正气口服液就很难采购到。”

据青医附院统计,仅2010年就有50多种药品因为降价而消失。之后,该院并没有再统计。“因为国家开始重视对降价药的保护,这两年消失的低价好用的药相对少了一些,但是每次降价后总会有几种药是采购不到的。”张医生说,最容易消失的就是10元以内的药,可以这么说,药品一旦降价到10元之内,就是待消失的“高危药”。

市立医院、海慈医院、青岛第五人民医院、青岛骨伤医院等医院药剂科的负责人均表示,药品“降价死”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