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行业需求很大问题不少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脱硫行业需求很大问题不少
  目前,火电脱硫市场在经历了激烈的价格竞争后,基本格局已经稳定。从业企业根据自身规模,各自重新规划发展方向。那么,目前脱硫市场还存在哪些问题?企业如何规划未来发展?如何看待脱硫工程造价?脱硫行业的特许经营制度推行情况如何?本报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相关企业。
  技术选择缺乏整体规划,燃煤与脱硫剂品质影响脱硫效果
  我国脱硫技术使用最多的是石灰石——石膏法,此项技术来源于日本、德国,这些国家由于自身缺乏石灰石矿,因此对于脱硫后的石膏是可以做到有效利用的。中国则不同,拥有大量高品质的石灰石矿,而脱硫后产生的石膏在质量上和经济上不占有优势,因此,部分副产物石膏反而成为新的污染源。
  中国的脱硫设施需要适应中国的国情。中国电厂煤质差,而且煤种变化较多,需要适应性强的脱硫设备。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炜戏称之为“吃粗粮”。同时,他指出,目前中国脱硫用户还希望脱硫设备造价继续降低。
  据无锡市华星电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徐宁介绍,在市场上部分脱硫总承包工程公司为了中标,不得不压低价格,进而简化工艺或压低设备采购价格,致使工程质量下降,也使得后期无能力提供售后服务。
  徐宁告诉记者,正常来说,湿法脱硫的国产化设备仍不能与国外设备抗衡的原因,除了技术消化程度,生产制造质量(工艺与设备公差与配合的精准度)之外,还与材料质量有关(比如材质的具体成分、力学性能等),这又牵涉到我国冶炼行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而言,干法工艺设备的国产化要成功得很多。此外,国内脱硫剂的质量也是造成很多设施运行不佳的重要原因,比如,环保部门对脱硫剂品质的要求,石灰石纯度要求90%,石灰纯度要求85%。而我国部分企业出品的脱硫剂品质含量普遍达不到国内要求的标准,有时纯度甚至不足要求的一半。
  脱硫工程造价和盈利水平逐渐稳定
  关于脱硫工程造价和盈利,一直以来,业内存在着不同说法。一般来说,中国大陆地区脱硫工程造价相对较低,除了设备部分国产化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国电龙源一位工程师告诉记者,香港以及国外脱硫工程造价高,除了和选用高质量的设备有关之外,还和当地的政策、法规等相关。比如香港,由于执行严格的8小时工作制,工期比内地高出一倍以上,再加上人力成本较高,产生的成本相应的比内地高出许多。据悉,凯迪中标的香港中华电力青山电厂4×680MW脱硫工程实际造价达到800元/千瓦。
  针对盈利水平,这位工程师介绍说,国电龙源目前在工程承接建设过程中,脱硫工程设备部分基本是没有利润,不管使用国产还是进口设备,都已在分项价格表里明确,而且进口设备的退税也是要退给业主。龙源设备部分的利润基本是批量购买,厂家给出的优惠部分,大约占工程预算的1%,但这一部分仅仅勉强抵消了建设管理费用。他认为,脱硫公司主要的盈利点在于技术服务费,大约是8%~10%左右。这个利润率虽然比最初的50%以上低很多,但与其他行业相比,仍属于正常盈利水平。
  据国内某大型脱硫企业估算,脱硫工程造价在250~300元/千瓦左右时可以基本上保障质量,但一些中小型脱硫企业,却另有说法。
  徐宁介绍说,作为中小型的环保企业,华星承担的脱硫项目多是大型企业的自备电厂、新能源项目和热电联产项目,其锅炉规模较小,技术的国产化和大部分设备的国产化,使其脱硫工程造价较低。此外,华星电力系原国家电力公司归口管理企业,拥有两个全资投资的设备生产厂和一支成熟的售后服务团队,因此具备设备研发、制造与现场安装能力。自2000年起,完成了大部分脱硫进口设备的国产化和工业运行,从而避免了二次或三次分包,可使脱硫项目工程造价进一步降低,基本上可控制在200~250元/千瓦左右。
  凯迪电力退出脱硫市场,中小脱硫企业则创新求生
  目前,脱硫产业市场是恶性竞争还是大有前景,业内说法各不相同。对于上市企业武汉凯迪电力来说,脱硫业务成为一个“烫手的山芋”。在凯迪电力年度股东大会上,凯迪电力董事长、总经理江海表示,由于国内脱硫市场目前已进入一个恶性竞争阶段,并呈进一步加剧的趋势,烟气脱硫工程中标价格已下降到180元/千瓦左右。为避免上市公司受到恶性市场竞争的伤害,公司从低利润趋势的脱硫产业抽身而退,高价转让所持电力环保70%股权,并向煤炭能源综合利用以及节能减排产业转型。
  不同于凯迪电力对脱硫未来发展的看法,华星副总经理吴浩仑认为,脱硫市场很广阔,但一个公司要立足必须有自己的细分市场客户群体、专业化特色和相应的企业机制。从市场客户群体来说,他们30年来的定位一直在大型企业自备电厂和新能源项目等垄断性较弱的烟气净化设备和工程领域,并已经累积了800多家电厂用户;从专业化来说,他们从火力发电、垃圾电厂到钢厂烧结机,始终立足于烟气净化这一环节,而不是盲目跟风,以确保公司的专业化特色;从企业的机制来说,他们已经建立起完善的设计流程(包括工艺软件)、项目管理ERP软件和内部沟通平台,确保了工艺计算的准确性和一贯性,提升了项目的管理能力。
  脱硫行业亟须推进特许经营
  由于电厂相关技术人员的匮乏,导致电厂完成脱硫工程之后,几乎没有能力进行运行和基本维护。因此能很好解决这个难题的特许经营制度,已经逐渐受到脱硫公司重视。目前,排名靠前的几个大型脱硫公司已经开展了特许经营试点。
  不过,人才的匮乏不仅仅困扰着电厂,也同样困扰着专业脱硫公司,特别是有能力负责运营、维护现有脱硫设施的人才。为此,不少脱硫特许经营试点同时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任。
  徐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实质性人才缺乏的问题,曾建议有关院校开设烟气脱硫专业,培养我国烟气脱硫专门人才,此专业不仅对脱硫工程承包公司来说有需求,而且在燃煤电厂、钢铁烧结厂等都有需求,可以为我国脱硫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力量。
  对于目前试点的盈利状况,据了解,国电龙源已经与国电大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国电兰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和国电蚌埠发电有限公司3个试点项目签订了总装机容量438万千瓦的脱硫工程特许经营合同。其中实际投运的只有大同项目,蚌埠项目刚刚试生产,兰州项目正在建设。大同特许经营项目从今年3月已开始盈利。
  据国电龙源工程师介绍,脱硫项目运营是否盈利主要看电厂是否能满负荷运行。这位工程师解释说,一般来说,电厂年负荷达不到80%,就要亏损。而目前,受国内电量需求影响,电厂负荷一般不足,加之很多电厂都亏损,向电厂要钱很不容易。
  另外,现在煤价高,且很多电厂烧的都不是原设计煤种,灰分、含硫量一般都比设计值高,再加上电除尘的因素,导致脱硫效果一般都只是基本达到或接近设计效果,且导致设备使用周期变短,维护量极大,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制约了脱硫行业的发展。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脱硫行业需求很大问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