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东营靠什么绘就?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生态东营靠什么绘就?
 初春时节,行走在东营大地,曾经的茫茫荒野已被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覆盖;曾经的低洼盐碱地正被星罗棋布的水库和曲折环绕的水系铺满……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坚持“环境立市,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一个天蓝水碧、生机勃勃的生态东营,正欣然向我们走来。


  ■“三网”绿化扮靓东营
  对农田、水系、村庄等全面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打造黄河绿洲


  东营市作为退海而生的新生地,成陆时间比较短,土地盐碱化,植被覆盖少,脆弱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打造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东营?如何营造绿树环绕、碧水长流的优美生态环境?这成为摆在东营市面前的难题。


  近年来,东营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积极在全市范围内上马了“三网”绿化综合开发工程,对全市农田、路域、水系、城镇、村庄等全面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基本构建起“三网”绿化框架,实现农田林网化、水系风景化、村庄环翠化,着力打造黄河绿洲,彻底改善东营生态脆弱现状,营建绿色家园,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东营市把“三网”绿化作为“一号工程”,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和工作机构,实行严格的领导责任制,并把工程实施情况与干部工作绩效相挂钩。同时,编制了“三网”绿化五年规划,出台了《关于2007~2011年实施黄河三角洲“三网”绿化工程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全力保障工程顺利实施。


  围绕“三网”绿化综合开发工程,东营市通过台田整地、修建排灌系统、灌水洗盐、蓄淡压碱、耕作措施和生物措施等一系列水利措施,有效改良盐碱地,让其达到植树造林的要求;在村庄绿化上,通过观摩典型村的街道绿化和围村林建设,由各县区、农场结合各自实际,全力推进村庄绿化进程;在林木管护上,通过现场观摩河口区林木管护现场,听取河口区管护经验介绍,大力推广河口区“公司化承包,物业化管理”的林木精细化管护模式,有效保障了绿化成果。


  截至目前,东营市在“三网”绿化工程上累计投入资金32亿元,完成绿化面积87万余亩,植树1亿多株,初步构建起了“三网”绿化工程主体框架,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今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一年,东营市将继续深入推进“三网”绿化工程建设,积极完善水系生态保护体系和旅游观光体系;农田林网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实现“大网格、宽林带”;建设34公里沿海防护林带,构筑沿海绿色生态屏障,形成外层有沿海防护林、中间有“三网”、内层有环城森林的黄河绿洲框架。


    ■生态湿地如诗如画
  投资29.5亿元,实施百万亩湿地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五大工程


  在东营市黄河口观赏浩瀚的湿地,别有一番韵味,泛黄的芦苇一望无际,阵风掠过,芦苇荡翻动起舞,金涛滚滚,常年生长栖息在这片湿地里的鸟儿,自由地翱翔在蓝天与金黄的芦苇荡之间,犹如一幅和谐、温情、悠远的画卷。


  据了解,东营市湿地资源丰富,总面积达780万亩,陆域湿地占土地总面积的44%。黄河口湿地是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以其独特的功能,维系着水、生命、文化及多方面的关系,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黄河口这片湿地在东营的生态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黄河下游水量减少,河流与湿地的水流自然交换被阻隔,导致黄河注入河口湿地的水量骤减,湿地萎缩尤为严重。据调查,黄河口地区退化萎缩的湿地面积为10万多公顷,其中自然保护区退化萎缩7万公顷。因此,加强黄河口湿地保护与发展十分重要。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东营市本着突出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体现黄河口风貌、促进发展的原则,投资29.5亿元,组织实施了百万亩湿地修复、河口地区生态安全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区管理能力提升、资源可持续利用五大工程,修复退化湿地100余万亩。


  目前,东营市已对近两年先期实施的50万亩工程进行了具体规划布局,重点建设了20万亩湿地修复区配套提升工程。2010年,25万亩的湿地生态系统逐步得到恢复和改善。昔日沿海滩涂一片毫无生机的刁口河口再现了芦荻飘雪、鸟飞云天、鱼翔浅底的生态美景。



  同时,东营市还不断加大投入力度,通过修筑防海潮大堤、在湿地内围堰蓄水、在高盐碱地域人工培育柽柳林和人工种植芦苇等措施,使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生态功能显著增强,保护区内鸟类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十一五”期间,湿地面积增加了1.1万公顷,鸟类由2000年的283种增加到目前的300余种。


    ■水气治理全民动员
  改造9座污水处理厂,关停取缔“土小”企业74家


  加强水气污染治理,是东营市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生态东营建设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早在2010年,东营市就积极开展治理水气污染全民环保行动,组建了水气污染治理指挥办公室。


  据悉,东营市境内的河流大多为直排河,无客水来源,为确保不让污水入海,全市积极实施“碧水工程”,坚持把治污放在首位,着力提升流域水环境质量。积极改造现有9座污水处理厂,重点推进10座污水处理厂、两座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农村治污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确保全市河流水质全部达到治理要求,并在省控重点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水环境质量。


  围绕提升大气环境质量,东营市大力实施“蓝天工程”,以整治空气异味、扬尘污染为重点,不断加快重点脱硫、脱硝工程建设,着力推进中心城31家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全市所有热电企业均已建成了脱硫设施。严格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开发新能源汽车,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并建成了18条符合环保要求的机动车尾气检测线。同时,积极开展道路、建筑施工等地扬尘综合治理,有效遏制了扬尘污染。


  此外,为有效控制新污染源产生,东营市不断创新环境监管模式,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格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坚决拒批“两高一资”项目,并启动环境夜查制度,严厉打击“土小”污染企业。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检查企业1510余家(次),关停取缔“土小”企业74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29起,中心城区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生态东营靠什么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