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中区打造有机茶园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苏州吴中区打造有机茶园
 春雨如酥春茶浓青,又到了明前春茶上市的季节。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洞庭碧螺春以它独特的魅力征服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今年的碧螺春,突出一个“绿”字,除了洞庭碧螺春外表的碧绿,更包含了内在的“绿色”和“有机”。走进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生产基地,才能感受到那变化着的绿色内涵。


  □占3/5太湖水域
  ■保护与发展并重


  吴中区是苏州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拥有3/5太湖水域,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大区和生态示范名区。


  吴中区以“双面绣”的绝活,书写着保护与发展的和谐之作。一方面,倾力保护太湖水环境。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建立自动监测系统,动态把握水质情况,使辖区内太湖水质保持在Ⅲ类水,部分地区可达到Ⅱ类水标准,确保供水安全和水环境良好。另一方面,加快沿太湖生态修复。大力开展绿化造林、生态湿地、矿山整治、东太湖整治等工程建设,全区林地、绿地总面积达3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9.3%,恢复、保护湿地7750多亩,苏州太湖湖滨湿地公园成为国家湿地公园,沿太湖生态修复成效显著。


  苏州吴中区区委书记俞杏楠说:“我国是个产茶大国,迫切需要一种不造成环境土地退化,又能保护茶叶安全和生态需要的农业发展新模式。保护并不意味着不发展,吴中区创建了高水平的中国有机碧螺春茶园,小小两片叶子带动了农业、低碳、生态3张牌,让东西山的茶农真正受益于碧螺春。”


  □种茶施有机肥料
  ■形成绿色生物链


  如何保持洞庭碧螺春独特的种质优势?这一直是吴中洞庭山碧螺春产地政府努力解决的课题。为把低碳经济理念引入茶园,吴中区设计了一套完善的有机肥培育茶树系统,既保证了茶叶质量,又节省了近千万购买粪肥的资金。


  苏州市吴中区农业局局长刘龙俊介绍说,每年进入11月,茶农们就把存了一年的鸡粪、鸭粪、猪粪埋在茶树下面,使茶树安全过冬。吴中洞庭山碧螺春产地始终实施严格的标准化生产和有机绿色食品生产,茶农在种植茶叶时只能施有机肥。


  在吴裕泰苏州吴中西山天王坞茶果专业合作社的碧螺春茶园,夜晚时,一盏盏发出荧光的灯十分引人注目,它被用来捕捉茶树上的害虫。在茶园养殖鸡鸭,让它们在田间活动,可以疏松表土,促进生态茶园营养成分的吸收,形成集种植养殖于一体的“绿色生物链”。


  □推进四轮驱动
  ■打造四大板块


  近年来,吴中区将调优投资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来抓,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0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162元。


  在日前举行的2012苏州吴中(北京)洞庭山碧螺春·科技创新合作恳谈会上,吴中区表示将坚持“山水苏州·人文吴中”目标定位和“走进太湖时代”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外资、民资、国资和集体经济“四轮驱动”,重点打造开发区、度假区、中心城区和中心镇“四大板块”,着力强化载体布局、特色产业、资源要素和吴中品牌“四个集聚”,加快推进产业转型、人才引育等“八大工程”。


  吴中区力争“十二五”期间,实现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个翻番”,致力建设一个高端产业城区、最佳宜居城区、文化旅游强区,走出一条富民强区之路。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苏州吴中区打造有机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