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如何建设?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如何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主办、中国环境报社承办的“生态文明大家谈”有奖征文活动自去年9月启动以来,收到各地稿件860篇,评选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65名。本报从今日起,将部分获奖稿件予以摘登,以飨读者。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系统化、完整化、理论化地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下,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本制度保障。


  生态文明的内涵




  ■阅读提示


  简单来说,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境界和社会形态。


  众所周知,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在工业文明发展阶段,必须要探索更高层级的发展阶段,树立新的社会思想体系和理论体系,因此生态文明应运而生。它是人类社会由工业文明向新的文明时代转折的阶段。


  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它是指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从时间的维度来看,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3个阶段,人类自身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不断变化,生态文明的出现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了根本转变。自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写入报告后,学界对于生态文明的内涵也展开了探讨。有学者将生态文明理解为生态伦理理念在人类行动中的具体体现,或者是人类社会开展各种决策或行动的生态伦理规则,包括全球性、战略性、阶段性3个内涵特征。还有学者认为生态文明是一种特定的人类活动方式,最直接的内涵是使维持、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和促进地球环境的改善普遍成为人类活动的目标。


  另外,还有一些学者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生态文明,笔者也赞同此观点。从广义看,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生态环境生产力为根本动力,以人类社会良性循环发展为根本宗旨,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健康合理的消费模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生模式。从狭义看,生态文明主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强调人类在认识、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中所产生的积极成果,并将其提升为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文明建设形式之一。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对生态文明的内涵进行了新概括与再升华。简单来说,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境界和社会形态。不仅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而且提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状态。不单单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更要将生态文明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党对生态文明提出的又一科学内涵,对生态文明战略任务的新部署。


  2010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我国经济发展还是严重依赖农业的发展,在定量GDP增长所消耗的自然资源方面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要摆脱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贫困的恶性循环,就必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环境为载体,以绿色生产力为动能,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下,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系统地提出今后5年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将其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形成“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另外,党的十八大报告还首次把“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怎样具体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具体包括4项任务:第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第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第三,加大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的力度。第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如何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