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城乡同治扮靓新农村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攸县城乡同治扮靓新农村
在湖南省攸县,记者所到之处,最直观的印象是在可视范围内基本看不见生活垃圾,城乡居民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一条道路两排房、前后都是垃圾场”的状况在攸县得到了根本改变。农村的乡间小道、沟渠溪涧恢复了往日的绿树成阴、流水潺潺的景象。


  湖南攸县城乡同治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国家的充分肯定。


  攸县是如何开展城乡环境同治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记者日前跟随环境保护部生态司一行到攸县进行了实地调研采访。



  如何破解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实行分区包干、分散处理、分级投入、分期考核


  攸县环境治理得好,离不开一个独特的模式,即“四分模式”。它让攸县实现了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由点到面、由突击向常态的转变。

  一是分区包干,将村级环境卫生区划分为聘用专人保洁的村级公共区和由农户落实“三包”责任的农户责任区;二是分散处理,每家农户原则上配备一个垃圾池,按照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分户分类收集,并通过“回收、堆肥、焚烧、填埋”等方法分类减量、化整为零;三是分级投入,攸县财政每年预算洁净行动专项工作经费1000万元,其中500万元用于支持镇区创建,500万元按每个村平均1万元的标准补贴到村,用于洁净行动。基本形成了财政下拨、部门支持、乡镇配套、村组自筹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投入模式;四是分期考核,实行月抽查、季考核,具体考核方式为县考核乡镇镇区、乡镇考核村、村考核组。每季度考核排名前3名的乡镇,在享受县财政资金扶助的基础上,奖励3万~7万元。而排名后3名的乡镇,取消县财政资金扶助,同时处罚3万~7万元。


  记者在酒铺镇普安桥村看到,街道干干净净,房前屋后整洁卫生。在2011年村级清洁行动考核公布栏中可以看到每个月村级公共卫生和每个村组的公共卫生、家庭卫生、垃圾分类3项的得分以及排名情况。在网岭镇罗家坪村,记者看到一农户门上贴着春季、夏季、秋季的“卫生清洁户”标示。罗家坪村党支部书记欧国盛说:“村里对各农户采用‘大评比、小奖励’的办法进行激励,按不清洁、清洁、最清洁评定等次,评比结果张贴到户,对清洁户给予毛巾、牙膏、雨伞等价值10元~20元的小额物质奖励,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垃圾分类是做好垃圾处理的基础和重要环节。记者在普安桥村看到,农户的垃圾池分为无机垃圾焚烧池、有机垃圾还土池、玻璃容器处理池,从源头上实行减量化。湖南省环境保护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处长尚守国说:“垃圾处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垃圾分类,虽然有些地方在前期进行了垃圾分类,但在装入垃圾车时又把垃圾混杂在一起。攸县则从开端到末端始终坚持垃圾分类原则,包装果纸及时回收,有机垃圾回田还土,无机垃圾焚烧处理,玻璃容器集中收集。目前,攸县农户配备垃圾池13万多个,普及率超过80%,垃圾基本做到入池投放。”


  农村环境优美了,农民收入也多了。罗家坪村积极围绕新农村建设成果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吸引了大批学生来罗家坪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农民实现增收。“我们村建立了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还有50户农户办起了家庭接待旅馆。在社会实践基地,请老师给学生上课,从小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让学生带动家长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形成了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欧国盛说。


  实践证明,“四分模式”有效解决了攸县农村垃圾处理难的问题,但“四分模式”也存在不足之处,仍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攸县当地村民对数量多、回收难的废旧塑料袋等“白色垃圾”采取焚烧方式处理,对废旧玻璃瓶等采用破碎深度填埋方式处理等,这些方式都存在着二次污染的问题,并不能彻底消除农村垃圾污染。尚守国说:“攸县应让农村垃圾进一步资源化,争取做到垃圾不烧。”据悉,攸县为进一步解决农村垃圾问题,下一步将把20个乡镇划片,按3~4个乡镇为一片建立垃圾中转站。



  如何改善农村基础条件?
    开展矿区治理、“四改”工作、行业整治,改善生态、生活、卫生条件


  攸县是矿产资源大县,长期以来,由于矿山的无序开采,造成了矿区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如今,记者在矿区内基本看不到山体裸露、矿灰飞扬的景象。攸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胡湘之介绍说:“为改善矿区生态条件,攸县从2005年开始启动实施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计划用8年时间基本完成矿区环境污染治理任务。6年来,累计投入治理资金1.92亿元,实施治理项目226个,使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植被得到有效恢复、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据悉,攸县坚持矿产和旅游同时开发,形成了山上郁葱葱、山下开矿忙的一大景观。


  攸县还把推进“改水、改厕、改圈、改厨”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基础工程来抓。扎实开展“四改”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积极推广农村沼气工程,大力实施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工程和农房风貌改造工程。目前,攸县建成农村沼气池两万多口;拆除农村废旧牛栏、猪圈4200多间;完成改厕2.34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35%;改水受益人口60.9万人,受益面达到93.2%;解决农村饮水安全10.65万人。现在,许多农村居民都能够用上卫生厕、喝上干净水、用上清洁能源。


  地处酒埠江风景区的普安桥村实施“改水”工程后,家家户户喝上了来自酒埠江水库的饮用水。农户屋后还建有无害化化粪池,让农厕变得和城市一样干净卫生。据农户介绍,建一个无害化化粪池大约需要1500元,县里补贴500元。


  此外,攸县还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扎实开展“五小”行业卫生整治行动,通过完善卫生设施,推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有效改善了“五小”行业卫生状况。



  如何防治农村畜禽养殖污染?
    加强沼气池建设,自主研发技术建设有机肥厂


  攸县是传统的粮猪大县,年养殖生猪200余万头,随着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发展,产生了大量畜禽排泄物和各种废弃物。这些排泄物和废弃物应该如何处理?攸县采取健全机制“管”、限期整改“推”、项目建设“促”、典型示范“带”等措施,一方面加强沼气池或三级沉淀池的建设,养殖几头生猪的农户家庭大部分都建有小型沼气池,有效控制了分散养殖污染。目前,攸县共建设大型沼气池127个,三级封闭沉淀池约2.3万立方米,改建排污管道2.47万米;另一方面,积极推广应用粪便堆肥技术、厌氧生物技术、利用粪尿建设有机肥料厂技术和生物发酵零排放技术,有效解决了养殖排泄物的无害化处理问题,改善了养殖企业周边环境质量,保护了当地饮用水水源安全。


  攸县志锟生态有机肥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圆柱多棱多层发酵塔”、“生猪养殖厂废弃物零污染处理”等技术,将生猪养殖厂粪便通过生物能处理形成高效、无害、提升土壤肥力的精致有机肥,年处理畜禽粪便4万立方米,具有年产两万吨有机肥能力。这样既可以治理猪粪污染,又能消除猪尿和冲栏水污染,同时还能缓解化肥污染,提升土壤肥力。


  “据统计,一头猪从乳猪到出栏(平均每天每头猪排泄量按1公斤粪、3公斤尿液、6公斤冲栏水计算),每天总排放量约10公斤,经过处理后,可产有机肥原料5.6公斤,做成粉状商品有机肥9公斤,实现销售收入5.8元,扣除成本,利润约1元,3年左右可收回投资。”攸县志锟生态有机肥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攸县城乡同治扮靓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