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需提高监测报告编制水平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急需提高监测报告编制水平
 各级环境监测站的硬件建设现在得到普遍加强,但是一些监测站对数据的分析、评估水平不深,编制的监测报告质量不高,不能完全满足环境管理和经济建设需要。提高监测报告编制质量水平,提高监测工作综合分析能力和评价水平,是摆在环保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环境监测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环境监测报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表格报告。常见于污染源监测报告、环境质量监测报告等。整个报告就是适用标准、监测结果等数字表格,缺少文字表述。有的在监测结论和建议部分没有分析,评价仅用几字,建议往往被省略。


  猜测报告。大多见于环境污染纠纷监测报告、环境污染事故监测报告等。报告文字述说较多,评价分析时常用大概、可能、疑似等副词,致使整个报告性质演变成模糊的猜测推理报告。


  术语报告。常见于验收监测报告、环境质量评价报告等。整个监测报告满篇术语,晦涩难懂。


  提高环境监测报告编制水平


  环境监测报告不同于一般的化验单,不能只用数据说明合格或不合格,也不同于数据报告、专业研究报告,仅供交流、参考。其形式要多样化,内容要丰富,不仅要有准确、翔实的数据,还要有清晰、精辟的评价分析文字,表述要简洁、通俗。要能说清楚监测对象的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以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监测报告形式要多样。监测报告形式不能拘泥于数字型、图表型、文字型等。报告制作不仅要向系统自动生成发展,而且应提高手工编写能力水平。大力提倡制作混合型、综合型报告,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编制综合分析演示报告。部门之间交流采用数字图表型,对外发布要用文字图表型。综合环境质量监测报告最好编制成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综合分析演示报告。


  监测报告内容要丰富。不仅包含丰富信息,还要有图文并茂的描述。报告内容必须有监测目的、监测方法、适用标准、监测结果、结论建议等。应结合当前形势,针对不同对象,进行监测信息的深度分析和评价,提出实事求是的结论和简单适用的对策措施。


  监测结论建议要精辟。监测结论不仅要实事求是地说清楚问题,给出客观、准确、翔实的结论,而且要表述清晰、精辟、通俗。建议是报告结论的组成部分,不仅要针对具体问题给出对策措施,而且要经济、适用,还要在技术上可行。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急需提高监测报告编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