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财务管理为环保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让财务管理为环保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十一五”以来,环境保护部财务工作以支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为中心,在依法组织收入、健全完善财务制度、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资金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数据显示,“十一五”以来,中央财政对环保工作的支持达到历史最好水平,部门预算资金规模连年创新高。环境监测、监察执法、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等经费大幅增长,有力支撑了环境保护基本职能的履行;环评、标准、规划等项目经费逐年增加,有效增强了环境保护部参与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污染源普查、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和水专项三大基础性工程得以落实,为指导当前、谋划长远提供了基础保障。环境保护部属单位通过财政支持和自身努力,综合实力普遍增强。


  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预算管理体制机制基本确立,财务管理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国有资产管理逐步规范,内部审计监督作用有效发挥。


  财务机构建设是做好财务工作、建立内部制约机制的基础。在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各司局综合处按照部机关三定方案要求,切实将全司局的各项财务工作统管起来。各单位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完善财务机构和岗位设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财务机构较为健全,各项财务活动由财务处集中管理,综合室负责预算、规划、能力建设、招投标,办公室负责日常采购、资产等,建立了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华东环境保护督查中心、华东核安全监督站、华南核安全监督站等单位克服编制少、任务重的困难,单独设置了财务处,把财务管理工作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同时,积极完善决策机制,建立了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决策咨询制度、绩效评价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预决算、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和出租出借等事项,须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总会计师制度是环境保护部加强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强化内部控制和监督方面,近年来,环境保护部拟定了10多项办法,已出台了部门预算管理办法、基建项目管理办法等5项制度。今年下半年,还要出台项目验收和成果管理办法、内部审计工作规程等几项制度。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等单位根据今年公务卡制度推行要求,及时出台了公务卡管理办法。会计基础规范化考核工作今年已启动,计划明年上半年全部完成,考核结果将公布,并与预算安排、审计监督联动。


  在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方面,近几年的内部审计工作成效较大,建立了工作制度和规程,有效配合了审计署的各项审计工作,圆满完成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稳步推进。各单位主动开展单位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连续8年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财务管理和税务情况进行审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方面,以现有财务核算为基础,开展了网上报销试点,明年将全部推行,并将开展网上审计,发挥动态监控作用。


  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环境保护部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经过几年的试点,已积累了一定经验,下一步将全面推行。首先将全面推行绩效目标管理。预算编制时即要确定绩效目标,绩效目标不明确、成果不明显的项目不能安排预算。同时将全面开展绩效评价,将来还要在项目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开展基本支出、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试点。环境保护部积极探索和加强评价结果应用,各司局、各单位将根据评价结果,完善制度、改进管理措施、降低支出成本、增强支出责任。同时,评价结果将逐步与预算安排挂钩,绩效好的项目优先支持、绩效差的项目核减资金或停止项目申报。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让财务管理为环保事业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