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IC卡能不能成为关卡?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一张IC卡能不能成为关卡?
浙江省绍兴市是一个印染大市。印染业上承织造业,下启家纺业,在整个纺织产业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绍兴现有印染企业220余家,年产185亿米面料,占浙江省总产量的53%和全国的30%左右。


  但随着资源、环境等刚性约束日益增强,被誉为绍兴市“母亲产业”的印染业面临着减排压力加大、发展方式相对粗放、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近日,在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对“电力、钢铁、造纸、印染”四个行业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面对“十二五”一系列刚性指标,绍兴对印染废水展开了全面治理。


    1.怎么调整印染行业?


    加严废水排放指标启动产业聚集升级


  今年以来,绍兴印染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减排压力。浙江省下达给绍兴的总排污量为每天26万吨,其中包括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受此影响,绍兴不少印染企业的开机率达不到七成。


  绍兴市漓渚镇一家印染企业老板介绍,受排污总量控制,他们公司目前有1/3的设备闲置,有业务也不敢接。对于今后的发展,老板十分矛盾:既抱一丝希望;又怕政府持续加大减排压力,企业如果不及早实施技改,将失去市场。这也是很多中小企业存在的心理。


  事实证明存在侥幸心理是不行的,今年,绍兴对印染企业废水排放加重了“紧箍咒”,制定出台了《关于调整市区各纳管工业企业废水排放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从2012年7月1日起,市区范围内所有纳入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的工业废水统一全面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即化学需氧量(COD)纳管浓度须控制在每升500毫克以下。尽管《通知》针对对象是绍兴市区的企业,但还是让全市的印染企业感到废水治理的紧迫性。


  面对越来越严厉的减排政策和措施,绍兴人认识到,无论废水治理有多困难,都要让印染行业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从去年开始,作为印染强县的绍兴县启动了印染产业的集聚升级,以保证印染废水有效治理。绍兴县计划用5年时间,将全县80%的印染企业集聚到滨海工业区。落户滨海工业区的企业,必须和园区签订协议,承诺达到两项目标,即每米印染布附加值年均提高10%以上,单位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而作为配套,政府将在5年内拿出30亿元,作为印染产业转型升级的专项基金。


  目前,全县已经有41家印染企业落户滨海工业区,今年又有96家企业签约落户。同时,绍兴印染行业也在积极淘汰落后产能。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关停拆除印染设备378台套,淘汰落后印染产能6亿米。


    2.印染企业“借膜”减排


    不仅使用膜技术进行中水回用,还主动改进其他工艺


  在巨大的减排压力下,绍兴印染企业的经营者也意识到了“减排风暴”已经到来,一些印染企业开始积极实施减排措施。


  物化、生化处理一直是绍兴印染企业广泛运用的中水回用技术,每吨回用水平均处理成本在1.5~2元之间。而同样处理一吨印染废水,膜处理技术的成本却高达4.6元。一直以精明著称的绍兴印染企业经营者,如今却乐做这笔“亏本生意”,纷纷上马印染废水膜处理技术项目,这成为行业内的新亮点。


  今年8月,在滨海工业区盛鑫印染厂区的1000多平方米空地上,施工人员加紧安装了新设备。“这是新的中水回用改造技术——膜处理技术。”盛鑫印染公司经营者说,安装当月就能投入使用。


  接下来的3个月里,舒美特、百丽恒等5家印染企业先后与兵器科技研究院宁波分院签订膜处理技术合作协议。此外,不少印染企业还引进国外先进的膜处理技术,如志仁印染投资800万元对印染废水处理系统和中水回用深度处理项目进行扩建改造,采用了美国陶氏公司生产的反渗透膜技术。


  为什么企业突然青睐膜技术?采用膜技术的企业介绍说,3000吨预处理废水通过膜处理后,可以直接产生2000吨清水。膜处理技术符合节能减排要求,对企业而言,这笔经济账“只赚不赔”。


  以盛鑫印染的废水膜处理技术项目为例,处理后清水中的COD浓度降到50mg/L以内,完全可以做工业用水回用。按工业用水价格每吨1.15元计算,废水经过预处理的平均排污成本达每吨2.8元以上。在不考虑人工等管理成本的情况下,每吨水的成本都要高于4元,而膜处理技术不但节水,还能让企业的排污量减少2/3,减排节水成效明显。为此,盛鑫印染计划上马二期膜处理技术,以减少废水排放。


  除膜处理技术以外,绍兴的印染企业还纷纷改良印染工艺引进减排技术。浙江金佰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深井曝气活性污泥工艺及设备”能将COD浓度降到300mg/L左右,这项技术已在绍兴海神印染制衣有限公司正式实施,效果良好;浙江欣之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生态碳纤维污水处理关键技术及其装备”,能将处理后的印染废水COD浓度降到100mg/L以下,达到印染行业一级排放标准,来自绍兴市区、绍兴县、嵊州等地的企业纷纷要求采用这项工艺。


  “减排除节水成效显著外,也是倒逼印染企业主动寻求废水处理升级的动力之一。”绍兴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说。绍兴印染企业已经在积极寻求出路,对废水处理技术进行主动升级,缓解环境压力。


    3.用刷卡排污机制管住企业


    环保监管更严格对污染物排放进行量与质的双控制


  近年来,绍兴市环保系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铁腕治污,如实施印染化工行业建设项目清理专项行动、绍兴县实行印染企业进管污水超标“末位淘汰”制度等。


  今年年初,绍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印染化工行业大检查,印染行业暴露出诸多问题:有些企业环保守法意识淡薄,超标排放和超总量排放现象普遍存在,偷排、漏排等环境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企业擅自扩建、未批先建等行为普遍存在;一些企业由于预处理不到位,入管污水COD浓度高于污水处理厂设计要求的1000mg/L标准等。


  6月初,绍兴市监察、环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以及水务集团4部门对绍兴市工农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进行突击检查,当场查封了企业的非法产能,对偷漏排行为进行立案查处。这是目前为止绍兴市对单个企业进行的规模最大的查处行动。


  针对绍兴境内印染企业数目庞大、排污量较大、管理较难的特点,而且在对污染物排放量与质的双控制中,人们普遍把目光聚焦于污染物浓度的削减,对排放总量的监控相对薄弱。为此,绍兴积极引入了刷卡排污机制。


  今年3月~10月,绍兴在市区对日允许废水排放量500吨以上的国、省、市控重点企业进行试点工作,为55家企业安装了用来计量污水排放的流量计,并在流量计上安装了IC卡进行控制,其中印染企业43家。企业需要使用排污权时,只有通过IC卡刷卡后才能进行排放。IC卡内记录着企业的排污权指标总量,一旦接近超标线,电子阀门就会向企业和环保部门发出警报,总量用完后,监控装置就会自动关闭阀门,控制企业排放污水。《市区重点废水排放企业刷卡排污自动控制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试行)》也将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刷卡排污系统成了环保部门安置在印染企业的“另一只眼”。


  “实施刷卡排污制度,对企业来说是一件好事。”当地一家印染企业的负责人表示,这种措施对企业来说是一种约束、一种规范,迫使企业在生产工艺上改进,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使企业节约用水的意识进一步强化。企业从被动到主动节约资源,重视技术创新,开展清洁生产,从而减少了排污量。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一张IC卡能不能成为关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