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乐塑料污染严重 肺癌患者增多富人搬走

 河北省石家庄新乐市距离北京二百多公里,位于京珠高速公路附近。然而,就在新乐市和定州市交界的杜固镇,焚烧塑料和小炼铝厂已经成为全镇经济的重要来源,户户黑烟滚滚,刺鼻气味常年飘荡。环保部门形同虚设,有人在其门口公然焚烧塑料。到底是些什么样的企业?污染的情况究竟有多严重?《经济半小时》记者康敬锋前往新乐市展开调查。


  一、记者探访废旧鞋底加工专业村:黑烟滚滚恶臭阵阵


  最近不断有网友在网上反映,在新乐市和定州市交界一个叫杜固镇的地方,有很多小的塑料厂、炼铝厂,这些小工厂每天都是烟尘滚滚,使周围村镇里成天阵阵恶臭,让人无法忍受。

  记者一进入新乐市杜固镇,就闻到一种难闻的味道。道路两边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品。在镇周边的几个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根这样的烟囱,不时冒着黑黑的浓烟。难闻的味道就是从这里冒出来的。那么这些冒着黑烟的加工点到底在生产什么呢?这里的村民告诉记者,这些加工点有炼铝的,也有烤鞋底子的。

  在杜固镇临街的一个院子里,记者见到这里堆满了成包成包的废旧鞋子和鞋底,院子里两个当地村民正在往一台小型锅炉里加着东西,加了这些东西之后,烟囱里就冒出一阵浓烟。

  和村民攀谈后,记者发现,原来这是一个回收废旧鞋子的加工点,锅炉里燃烧的就是这些去掉了鞋底的鞋帮。因为鞋帮都是一些塑料、PU、橡胶等材料制成的,所以燃烧的时候会冒出滚滚的黑烟,当地村民说,这就是烤鞋底子。

  当地村民告诉我们,为了把鞋底子和鞋帮分离,他们会对这些旧鞋子进行加热。他们用旧鞋帮烧锅炉,出来的蒸汽进入一个密封的塑料袋里,里面成包成包的废旧鞋子,经过一个小时的熏蒸就可以分离了。分离后的鞋底子和鞋帮会被分成两类。但是经过熏蒸,旧鞋的刺鼻味道就全出来了,令人作呕。

  在杜固镇的调查中,记者发现除了用蒸汽加热旧鞋外,村民们有另外一种更原始的方式来加工。他们在院子里建一个小土炕式的东西,下面用旧鞋帮子烧火,上面烤着旧鞋子。虽然加热的方式不一样,但是燃烧的鞋帮却是一样的,这些鞋帮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黑色烟雾。

  村民说,这里加工废旧鞋子都是通过焚烧鞋帮子来加热鞋子,这对他们来说能节省不少燃料钱,否则这些鞋帮子只能作为垃圾扔掉,要是烧煤就不合算了。

  除了自用,有些村民还做起了生意,把这些烧不完的鞋帮子,卖给其他的村民烧火用。在杜固镇一个卖花生油的加工点里,我们看到炒花生的炉子里烧的就是鞋帮子,而外面的小推车上还有不少没烧的。烟囱里冒出的都是带有刺鼻气味的黑烟。商贩告诉记者,烧鞋帮子成本很低,100块钱就可以买一个三轮车的鞋帮子。在榨油店的院子里,到处都是烟囱里飘落下来的黑色粉末。

  在杜固镇另一个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门前都堆放着废旧鞋子。记者赶到在一个冒着黑烟的院子时,几名工人正在忙着把鞋底和鞋帮分离,蒸鞋子的锅炉正呼呼冒着黑烟。这里的村民告诉记者,这个加工点一天可以加工三四吨。

  在新乐市杜固镇一共有十多个废旧鞋底加工专业村,这些村子的鞋底加工户至少也有几百家,他们基本上都是通过焚烧鞋帮来加工废旧鞋底,小的加工户一年加工废旧鞋子一百多吨,大的加工户一年要加工上千吨。村民说,这里的鞋从全国各地收来,可以说中国大部分的鞋都到了新乐。

  记者随后在杜固镇的调查发现,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些废旧鞋子是当地人从全国各地收购回来,然后再卖给村子里的加工户,村子里的加工户有的专门分离鞋底和鞋帮,并进行分类,有的专门把鞋底进行粉碎,同时村子里还有不少的鞋厂,这些加工好的鞋底就卖给村子里的鞋厂。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虽然烤鞋底子又脏又累,但是比起种地的收入还是要好一些,另外村子里没有其他工厂,村民们也没有其他收入。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他们通常以两毛多一斤的价格收购鞋帮子,村民在其中挣个加工费,而一斤的加工费也就在一毛钱左右。尽管如此,一天下来加工三四吨,就可以挣到一千多块。

  据当地一位村民介绍,整个杜固镇一年加工废旧塑料就可以达到近百万吨,很多人通过加工鞋底子在县城买了房、买了车,加工废旧鞋底已经成了当地村民发家致富的主要渠道。


  二、炼铝也成产业链:粉碎燃烧只为回收铝料 炼铝厂排出浓浓黑烟


  林立在杜固镇里的一根根烟囱,每天都在向空气中排放着浓浓的黑烟。然而,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这里的污染远不仅是燃烧废旧鞋子这么简单。

  在杜固镇有很多大的废品交易市场,有专门交易废旧鞋子的,有交易废旧塑料瓶和医疗垃圾的,还有专门交易废旧电缆线的,那么这些废旧电缆线从全国各地运到这里之后,又是怎么加工处理的呢?在一个加工户的院子外面,刚刚拉回来一车电缆线皮,院子里有一台粉碎机,地上都是粉碎的电缆皮。原来,这里有一些加工户将电缆皮用粉碎机粉碎后,利用塑料轻铝重的特点,在水里将那些打碎的铝料分离出来,卖给村里的小炼铝厂。村民告诉记者,分离的塑料可以继续被用来做电缆,铝料则被收去炼成铝粉和铝锭。

  在杜固镇调查的过程中,记者看到,这里几乎被堆成了垃圾场。在一些加工点,堆放的废品几乎占满整个院子。这个靠近马路边的院子里,堆放着很多回收回来的铝塑板,院子中间,一口大锅正冒着热气,烧煤产生的烟雾和蒸汽混合在了一起,已经很难区分到底是烟雾还是蒸汽。

  对于无法分离的含铝的包装盒,当地村民都是用直接焚烧的办法提取。在杜固镇西五楼村,我们看到村民将粉碎的含铝废品堆在一块空地上,然后点火焚烧。在焚烧的过程中,烟雾到处迷漫,空气中充满了刺鼻的味道。没多久,地上就落了厚厚的一层灰尘,都是焚烧之后产生的。焚烧之后的小碎铝片,还要用筛子过一遍,把里面的粉灰筛掉,最后剩下的就是没有什么杂质的铝板。这些装好包的铝料将会卖给一些小的炼铝厂。村民说,这样的铝料大概可以卖到十来元一公斤。

  由于村子里就有炼铝厂,所以很多村民就在家里加工铝塑板。只要里面有铝的废料,村民们都会采用焚烧的办法将铝分离出来。在一个墙壁已经烧黑的院子里,我们看到一个工人正在清理一些网状的东西,靠墙的地方是一些还没有处理的网状物在燃烧,并冒着黑色的烟雾。工人告诉记者,焚烧这些网状物是为了获取上面的铝膜。

  在另外一个铝塑板的加工点,两个工人正在把铝塑板上的铝板揭下来,只见他们把铝塑板在火上以烤,两面的的铝板轻易就可以分离下来。工人说,铝塑板中间的材料还可以做成聚乙烯颗粒。而这样的旧铝塑板,收购价在三四块一斤。

  由于是高温烤铝塑板,所以在现场有一种刺鼻的味道,我们在这里呆了一会的时间,就觉得嗓子发痒,有些胸闷的感觉。然而两个工人却没有任何的保护措施,由于燃烧煤炭产生灰尘,两个人身上已经落满了煤灰。

  分离出来的铝板、铝片和碎屑,最终流向了小的炼铝厂。在旁边的一家铝塑板加工点,里面正在冒着黑烟,但是由于门口有一条藏獒看门,记者无法进入到里面,也无法确定是不是炼铝产生的黑烟。

  在另外一个村子里,一户村民就在家里炼铝,两根烟囱里冒出的黑烟显得格外刺眼,当地村民告诉我们,这是炼铝时烧碳冒出的烟尘。

  在杜固镇一个大的炼铝厂,我们看到地上摆放着很多已经炼好的铝锭,院子里还有满满一车从电缆线里剥离出来的铝薄膜。走到炼铝的炉子旁边,仍然能感受一股热气。地上是厚厚的灰尘,两根粗大的烟囱已经熏黑。

  记者采访时,看到一些穿着环境执法衣服的人员正在这里检查,看到记者的到来,这些执法人员让工厂的负责人马上把炉子停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