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想住上“节能暖房”?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想不想住上“节能暖房”?
来自财政部的消息称,中央财政近日下拨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资金17亿元,加上之前预拨的36亿元,2012年拨付资金已达53亿元。


  据介绍,中央财政实施“以奖代补”的方式,按照严寒地区55元/平方米、寒冷地区45元/平方米的标准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予以补助。2012年,预计将完成节能改造面积1.9亿平方米,近300万户居民将住上“节能暖房”。


  “建筑能耗占我国总能耗的30%,一些大城市甚至达到40%以上。”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建筑节能推广工作,他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说:“如果下一届我还能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我将继续推动建筑节能立法工作,这是我的职责和使命。”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总人口将达到14.72亿元,按2020年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的水平计算,由现在到那时,需新建住宅200多亿平方米。
  建筑与住宅业的迅猛发展,对我国能源供应提出了严峻挑战。


建筑节能需要哪些政策?
建议完善标准体系,配套激励政策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任务重大。北方地区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南方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尚未有效开展,同时全面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况平接受采访时表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已明确,“十二五”期间,要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4亿平方米以上,启动和实施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5000万平方米。


  随着《节约能源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相继出台,建筑节能被纳入了依法治理的轨道,也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原则、实施步骤、技术方案、验收评价和融资渠道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但是,现在国家对低碳建筑的应用还比较少,主要原因是行业还没有制订出相关标准,国家也没有出台相关鼓励政策。


  况平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绝大部分既有建筑普遍存在建成年代久远、产权形式复杂、结构形式各异的特点,实施节能改造前期调研、协调的难度较大;二是缺乏调动既有建筑所有权人进行节能改造积极性的激励措施,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特别是南方地区)的实施难度很大;三是当前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往往由政府部门引导、推动,尚未形成主动进行节能改造的市场化机制。


  “因此,‘十二五’期间要完成国家提出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目标任务,必须尽快明确相关政策配套措施。”况平认为,要建立不同气候地区、不同类型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的技术标准体系并开展示范,科学指导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张肇毅建议,要制订绿色建筑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评价体系,结合各地的气候、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建立针对性和可行性强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和实施细则。


  此外,他建议,在鼓励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应用的同时,还应鼓励因地制宜地利用传统环保型材料。


  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刚一直致力于节能玻璃的研发推广,同时关注建筑节能工作。他建议,应完善节能标准体系,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技术指标;在强制推广节能建材的同时,辅助以经济激励等配套政策;加强对绿色建材企业的管理力度,通过减免税等政策扶持符合要求的企业发展。


  王刚还建议,加大建筑节能监管力度,建立建筑能效标识制度。同时,加强绿色建筑的舆论引导和监督,提高相关主体的节能意识和参与积极性。


  况平还建议,应参照国家在北方地区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给予55元/平方米补助的经济激励措施,明确支持南方地区实施节能改造的财政补贴标准,并进一步研究落实除财政补贴以外的其他财税激励措施。比如,建立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专项基金,用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补助等。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想不想住上“节能暖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