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用户低谷时充电?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如何引导用户低谷时充电?
 电动汽车能顺利上路,离不开充电站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国网能源研究院智能电网研究所博士杨方告诉记者:“国家电网公司一直在关注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依托智能电网的平台,将电动汽车服务作为智能电网用电环节的发展重点,来全力支持整个产业发展。”据她介绍,国家电网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试点以及标准化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已经研究提出了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的建设思路。她也坦承,这对于国家电网是机遇,也是挑战。


  目前,电动汽车技术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在电池充电技术等方面还有一些不确定性,也缺乏统一的标准,这些都会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电能供给系统的发展方向。另外,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具有移动性和分散性的特点,需要构建一个智能化、标准化的一个充电服务网络,才能满足用户便捷出行的基本要求。


  业内专家认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挑战来自于行业标准、商业模式及解决方案的不确定性。其中,充电站建设目前最大的难点是没有可以依据的、统一的国家标准,各家企业都按照自己的技术标准兴建充电站,导致电动汽车充电接口标准不一,以及充电设施的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


  电动汽车大规模商用后,将带来新一轮用电负荷的增加,必然导致电网架构升级和充电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因此,需要设计一套完整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解决方案,实现跨区充电和计费的无缝衔接、智能电网互动和可再生能源入网,同时引导用户充分利用低谷时段充电,降低电动汽车大规模充电对电网的影响。


  但是,电动汽车市场化初期还没有相对成熟的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这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潜在问题。杨方强调,充电设施的持续发展有可能给电网建设带来灾难性后果。因为电动汽车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充电量是很可观的,如果不加以有序管理和引导,用户按照自己的选择在高峰时期进行充电的话,那电网负荷将会进一步恶化。这就需要通过智能电网等技术,来对充电实现有效管理,避免不必要投资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快充、慢充和更换电池是电动汽车充电的3种模式,各有优缺点,究竟该如何进行选择呢?杨方表示,这一方面与电池技术有关。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快充对电池的损伤很大的,不可能长时间应用,因此推广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我们要追求电动汽车与电网整体效益的最优,实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希望在给汽车进行电能补给的同时,能实现智能电网的综合效益最优。”杨方认为,在现有条件下,换电模式有一定的优势,但随着技术进步,后续路线选择也存在调整空间。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如何引导用户低谷时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