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发酵母液综合利用难题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破解发酵母液综合利用难题
 目前,对在工业生产,如味精、制药等生产提取后的发酵母液,多通过浓缩后喷浆造粒制作复混肥。近日,笔者了解到一种新的工艺,既能制作复混肥,又能极大地减少酸雾排放。
  这种新工艺将浓缩到25°Bé(波美度,用来表示溶液浓度的一种方法)的发酵母液再强制浓缩至45~50°Bé,然后加入粉状纤维物质或其他粉状物如石矿粉、草植粉灰、粘土等,强压制粒,制成拄状或球状肥料。据发明人李清明介绍,整个生产过程在密闭条件下运行,浓缩过程热能梯度利用,且有独立的蒸汽收集系统,基本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而强压制粒和干燥过程,在温度比较低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基本不会产生呛人的味道。除此之外,这项新技术还具有投资小,运营成本低,环境效益显著等特点。
  据了解,现行的工艺将发酵母液通过浓缩机浓缩到25°Bé,然后进行喷浆造粒,需要在6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状态下生产,这一过程会产生大量的酸雾,其中的有机质在高温蒸发过程中还会产生焦糊气味。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破解发酵母液综合利用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