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监测的目的是什么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严格监测的目的是什么
 科学减排和有效预报,需要长期积累数据,最终有效防治污染
  “今天的PM2.5浓度一定不低。”12月20日,北京市西城区居民胡彤昆对记者说。虽然北京发布PM2.5监测数据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因为这些数据没有正式参与评价,胡彤昆还在凭自己的感觉推断空气质量。元旦后,这种状况将有所改变。
  环境监测数据的作用不外乎两个,一是为污染物减排提供数据支撑,二是指导公众生活。长期以来,由于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污染物种类有限,不仅污染物来源分析缺乏数据支撑,影响减排的科学决策,而且不能有效指导百姓生活。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污染物监测种类由原来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PM10)三项,新增PM2.5、臭氧和一氧化碳,扩展为六项,这些污染物都与空气质量、与公众健康紧密相关。
  “不是让大家知道数据就完了,关键是重在防治,这就要求我们把监测做好。”朱建平说,“在PM10没有得到很好控制之前,又提出PM2.5的防控,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按照新标准监测,由于新增监测项目、原有限值加严等原因,数据上可能会不好看,但是盲目地追求好看或者急着与国际全面接轨,都是对公众的不负责任。只要如实告诉公众,相信公众可以理解,我们要让公众对数据有信心。”
  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柴发合对此非常认同,他告诉记者,由于长期缺乏普遍的监测数据,对PM2.5的来源分析还远远不够,长期的监测数据积累才能更好地为减排服务。“大家都在谈协同减排,但是何种条件下、每种污染物的减排比例怎样,才能保证减排效益的最大化?这需要进一步研究。”
  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如何更好地为百姓服务?朱建平认为,要指导市民的日常活动,最有效的还是环境空气质量预报。由于预报的基础和前提是日报积累的监测数据,加入PM2.5和臭氧等指标后,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将更复杂。但即使存在困难,也要有计划地推进试点。
  对于目前一些城市的应急预案,朱建平给予积极评价,但是他认为,特殊条件下,要求哪家企业停产都不是随意的,应该有足够精细的污染来源分析。同时,大气污染绝不是一个城市可以解决的问题,必须形成强有力的联防联控机制。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严格监测的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