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事件频发刺激公众神经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污染事件频发刺激公众神经
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突发环境事件高发,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近期不断曝光的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刺激国民内心的同时,也把多年来的污染容忍推上“临界点”。今年来,中央高层领导多次密集强调把环境保护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加大环境治理和环保执法力度。

  环境污染事件频发 大气、水污染突出

  今年初,中国大范围地区遭遇雾霾袭击,呈现日数多、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今年1月京津冀共计发生5次强霾污染过程,全月只有4天晴好天气,北京成为国人心目中新“雾都”。而3月份,全国雾霾日数为3.3天,比常年同期偏多1.1,创52年来新高。一时间,人们似乎陷入雾霾恐慌,在此期间多个城市口罩、眼药水等物品脱销。据统计,今年以来,受雾霾影响的人群达到8亿以上,人口密度高的城市群地区——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尤其严重,民众置身于空前的空气污染中。

  除大气污染外,近半年多起水污染事件也引发社会强烈关注。2012年12月31日,山西长治潞安天脊煤化工集团发生苯胺泄漏事故,8.68吨苯胺排入浊漳河。然而直到2013年1月5日下午,长治市才向下游的河北、河南方面通报有关情况,随后引发邯郸、安阳等地民众恐慌并导致抢水风波。事件还引发公众质疑和愤怒,为何事故发生5天后长治市才向社会公布消息,在此期间下游居民是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喝过受污染的水?此外,有媒体质疑当地政府存在谎报、瞒报的嫌疑。最终,长治市长被提名免职,共有38名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理。

  今年2月份,有网友爆料称山东潍坊部分化工企业、造纸厂将污水通过高压水井压入地下,并引发大量讨论。2月17日,潍坊市环保局表示已排查企业715家,未发现地下排污问题,并宣布为进一步征集线索,对相关举报人最高将奖励10万元。此后不久,环保部开展的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专项检查发现,有55家企业存在利用渗井、渗坑等排放、输送或者存贮污水。此外,中国地质科学院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且污染较为严重,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地下水高达44.13%。

  同样是在今年的3—4月份,媒体曝光河北沧县张官屯乡小朱庄村地下水变红,近700只鸡喝后死亡。村民称水变红已经超过10年,怀疑与化工厂污染有关,多年来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无果,无奈只好买纯净水喝。然而面对媒体采访,沧县环保局局长邓连军用“水煮红小豆”类比解释“红色井水”,引来“炮轰”,被网友戏称“红豆局长”。媒体质疑,一个环保局长,面对着事关几百人生命健康的严重污染,为什么要如此表态?随后水质检测结果显示,当地红水最严重的区域苯胺含量超标70多倍。最终,该环保局长被免职。

  此外,今年3月5日,有媒体曝出黄浦江上游发现大量死猪,这一地区正是上海市饮用水的取水水源所在地。随后几天,黄浦江水域开始陆续打捞死猪,捞出死猪的数字从最初的几十头,发展到几千头。上海方面则表示,打捞的死猪全部运至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焚烧处理,并称当地水厂进水原水和出厂水中加测的6种病毒及5种细菌均为阴性,水质稳定。这一事件不仅引发社会对水污染的关注,也引发对病死猪处理的讨论。随后,全国多地病死猪乱丢现象被曝光。

  近半年发生的多起环境污染事件与大气、水有关,这二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影响范围广泛,自然也成为公众最关心的对象。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污染事件频发刺激公众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