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西南涡加密观测大气科学试验正式启动

西南低涡(简称西南涡)是在青藏高原东侧背风坡地形下,形成于我国西南地区100-108°E,26-33°N范围内700hPa等压面上的闭合气旋式低涡环流,水平尺度约300-500公里,生命史一般低于48小时,但发展东移后可达7天,其降水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

  西南涡主要集中发生在九龙、巴塘、德钦、康定、昌都一带,其次是四川盆地,以及小金一带。主要活动路径有三条:偏东路径(沿长江东移入海)、东南路径(经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出海,有时会影响到广西、广东)、东北路径(经陕西、华北地区出海,有时甚至可进入东北地区)。西南涡全年各月均有出现,以4-9月居多,是夏半年造成西南地区重大降水过程的主要系统,其发展和东移,常给下游广大地区带来强降水。在影响我国降水的天气系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就造成的暴雨天气强度、频数和范围而言,西南涡仅次于台风。

  在现有的气象观测布局和观测规范内,观测资料的时空分辨率难以对西南涡进行有效的监测、追踪,也难以对西南涡的形成、维持、发展和影响进行深入系统地分析。因此,在现有业务观测站网基础上,在关键地区增布移动观测装备,同时提高整个观测站网的观测频次,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探测资料,对于揭示西南涡活动及其天气影响,开展西南涡演变机制和预报技术研究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