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启动全国首个碳交易市场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深圳启动全国首个碳交易市场
 深圳启动全国首个碳交易市场

  通过市场手段推动企业自觉节能减排


  
  6月18日,深圳国际低碳城会展中心的大屏幕上显示:深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出让方,出售2013年碳排放配额两万吨给受让方广东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以及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交额共计58万元。这是中国首单碳排放配额交易。

  作为中国首个正式运行的碳交易市场,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当日正式运行,首日完成交易8笔,最低成交价为每吨28元,最高成交价为每吨32元,成交总量21112吨,成交总额613236元。

  深圳是全国7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之一,它的提前起步,引起了各方关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深圳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率先启动,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深圳试点运行之后,其他试点省、市碳排放权交易也会在今明年陆续上线启动。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徐少华说,启动碳排放权交易是通过市场手段推动企业自觉节能减排的迫切需要。

  碳排放权交易,即将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成商品一样来买卖。交易前,政府首先确定当地减排总量,然后再将排放权以配额的方式发放给企业等市场主体,从而将排放总量控制在降低后的指标范围之内。交易市场建立后,碳排放额会成为一种被竞逐的资源,抬高碳排放量的价格,从而倒逼排放主体节能减排。

  据悉,深圳碳交易市场在启动阶段,将把重点企业和大型公共建筑作为碳排放管控单位。首批纳入碳交易的635家工业2010年碳排放总量合计约3173万吨,约占全市总量的38%。到2015年这些企业平均碳强度比2010年将下降32%。深圳排放权交易所负责人介绍,这635家工业企业2013年~2015年获得的碳排放配额总量合计约1亿吨,这些配额被划分到各企业后,提前用完配额的企业就必须上市场向配额有盈余的企业购买。

  同时,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也将敞开区域交易,鼓励全国项目业主、机构和个人投资者都到深圳参与碳交易。据悉,目前的交易中有5笔共120吨是公益会员个人购买。深圳碳交易市场将采取电子竞价方式,交易方只需要下载一个客户端就可参与,买卖双方可以互相不见面。投资者会员分两类:一类为个人投资,需要一次性缴纳会费2000元,每年交年费1000元,即首次投资的门槛为3000元,开户的个人不限深圳户籍;另一类为机构会员,一次性缴纳会费5万元,年费3万元。

  记者还了解到,深圳市碳交易管理办法将于今年下半年出台。据深圳发改委碳排放权交易工作办公室主任周全红介绍,去年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正式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碳排放的若干管理规定》,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碳排放的地方性法规,为配合法规实施,目前深圳市政府正在拟定关于碳交易管理办法,准备在今年下半年推出。

  周全红同时表示,强制减排对个别企业可能是一个负担,因此深圳提出了一个博弈分配碳排放权的方法,通过对企业的工业增加值等一些相关的数据进行仔细的核查,再分配碳排放额度。“我们不希望对企业进行处罚,而是希望每一家企业都尽到企业社会责任,与政府配合共同来推广节能减排工作的进展。”

  此外,尽管深圳碳排放交易市场领先全国启动,但后续工作还非常多。据了解,首批拿到碳排放配额的有635家工业企业和197栋大型公共建筑,而更多的企业和建筑尚未领到配额,难以进行碳交易,这意味着它们的碳排放仍然处于自发状态。组织对暂时游离于交易市场的碳排放主体进行配额,发动所有碳排放主体一起节能减排,将是相关部门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另外,深圳目前已经启动的个人参与碳排放交易,即市民个人购买企业配额,资金用于企业减排,是一种激发市民公益热情的创举,但要使之发挥更大效益,亦需加大传播力度,搭建更顺畅的参与渠道。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深圳启动全国首个碳交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