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损害加大水泥行业上市公司经营风险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环境损害加大水泥行业上市公司经营风险
面对频繁出现的大范围、持久性灰霾天气,生活在湖北武汉的李佳不止一次地抱怨空气污浊。李佳是一位资深股民。

  而在几百公里外的湖南省岳阳县鹿角镇杨茂村村民过得也不舒服。不远处的上市公司中国建材下设的岳阳南方水泥有限公司违规排放,让他们在噪声和粉尘污染中度日。

  这些互不相识的人,被一条潜在的线联系到了一起。李佳购买的基金,重仓持有这家污染上市企业的股票,而企业用投资市场募集来资金,扩大生产,加剧了粉尘和噪声污染。水泥企业是城市灰霾的来源之一,和很多人一样,李佳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投资行为与污染之间有关系。

  6月18日,一份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与绿色江南、绿色潇湘、商道纵横等多家机构共同发布的绿色证券报告,试图梳理企业、投资者之间的关系,针对17家水泥上市公司屡屡违规排放废气污染物,同时回避履行披露义务,呼吁公众推动上市公司和它们的中外投资者承担责任,控制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 1问:企业和投资者如何对待违规记录?


  水泥上市公司对NGO提出的违规问题,普遍采取了不予理睬的态度

  在实地调研中,民间环保组织(NGO)发现,许多水泥企业存在污染,而其中作为行业龙头的上市公司也屡屡违规超标排放。

  通过调研初步梳理出超标违规的水泥行业上市公司及其主要投资者后,NGO于2013年5月16日、17日、20日分别向17家上市公司及22家投资公司的CEO发出环保提示信。

  环保提示信发出一周后,未有任何一家上市公司联系环保组织。NGO于5月27和28日尝试联系这17家上市公司,一一确认收信情况。通过这一轮的主动沟通,水泥上市公司对环保组织提出的企业环境违规问题普遍采取了回避甚至不予理睬的态度。

  面对NGO的询问,中国建材的相关人员就表示:“如没有收到回复,可能是公司对信的内容不感兴趣。”同是上市公司的金隅股份也作出相似的回应,认为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公司才会跟进联系。

  截至目前,仅有拉法基公司(FR0000120537)回复愿跟进说明。唐山冀东水泥(000401.SZ)、安徽海螺水泥(600585.SH,914.HK)和华新水泥(600801.SH)等上市公司均未对其违规超标记录作出任何回应。

  NGO还尝试与这些上市公司的境内外投资者进行了沟通,但结果亦多令人遗憾。国内大型公募基金公司中,重仓持股安徽海螺水泥和华新水泥的博时基金回复称:基金代表其客户作出的投资服务仅是基于谋求盈利为目的的投资行为。嘉实确认收到信件但未有跟进,而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没有作出任何回应。

  控股唐山冀东水泥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没有作出任何回应。

  在保险基金中,持股安徽海螺水泥公司的中国平安保险未能作出任何回复。新华保险与台湾劳工保险基金作出回复,虽然强调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议题,但回避涉及任何水泥上市企业及其环境违规问题。

  投资者中也不乏国际知名水泥制造巨头和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它们的回答则出现了分化。其中JPMorgan、美林国际,以及德国海德堡水泥集团(HeidelbergCement)、瑞士豪瑞集团(Holcim)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 2问:矛头为何直指水泥行业?


  对灰霾天气形成有直接影响,同时还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和重金属汞的污染源

  “解决中国环境问题的最大障碍,首先不是技术和资金的欠缺,而是缺乏一个有效的动力机制。要解决这样深层次的矛盾,就必须引入新的动力机制。”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在多个场合进行呼吁。

  过去4年间,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46家国内NGO联合发起的绿色选择联盟,主要运用绿色供应链的杠杆工具,与诸多国内外知名品牌及其他利益方合作,成功撬动超过950家企业对其环境违规问题和整改作出说明。“这些进展源于社会各界对于大型品牌的合力推动。”

  而截至目前,绿色供应链形成的压力,主要推动了一批快速消费品制造企业的减排,而对于能源、原材料这些居于供应链源头的高耗能企业,尚未能形成实质压力。马军对此作了认真分析。

  NGO认为,高耗能企业目前尚不敏感于消费者压力,但它们多数资本密集,较为敏感于投资者压力。绿色证券项目聚焦于金融资本市场上高耗能重污染的上市公司及其背后的投资者,尝试用绿色投资拉动绿色生产,汇聚各相关利益方的关注和行动作为动力源,最终达到推动企业治污减排的目的。

  水泥业因其巨大的环境影响,成为绿色证券选择的第一个行业。中国水泥产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而生产过程中粉磨、高温煅烧等工艺需要消耗大量燃料和电能,同时释放出颗粒物等污染物质。由此对灰霾天气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还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和重金属的污染源。

  “国务院新近部署了防治大气污染的十条措施,其核心是要节能减排。而水泥、钢铁、火电等高耗能产业,特别是其中作为龙头的上市公司,应当分担减排重任,不负社会期待。”马军说。接下来,绿色证券将向钢铁、火电等高污染、高能耗行业推进。


  ■ 3问:谁能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以公司及其主要投资者为杠杆,公众、媒体及其他利益方全力推动

  一方面是上市公司造成环境损害,另一方面,环境损害也反过来对上市公司带来不利的影响。

  近年来,上市公司环境污染事故和违法行为屡屡发生,不仅对社会和环境造成巨大损害,也给机构投资者带来担忧。部分领先的投资者已开始思考如何更主动及有效地控制由环境问题引发的投资风险。比如兴业全球基金公司于2008年4月成立了国内首只社会责任基金(兴全社会责任基金),致力于引导资本市场上的资源配置,让更多资源流向社会责任良好的企业。

  NGO在调研中发现,一批公募基金投资了包括水泥行业在内的高耗能产业,这意味着作为投资者的公众也在间接投资这些产业,而这些产业的高排放又令他们受到灰霾等污染的损害。因此,公众作为“公募基金投资者”可以名正言顺地要求基金实施绿色投资。

  公众作为“公募基金投资者”可以形成推动力量。NGO认为,投资机构特别是大型社保基金和境内外知名的公募基金,基于其客户(公众投资者)的环境诉求及降低投资风险的双重因素,有足够的动力开展责任投资。公募基金掌管着数额庞大的投资资金,对上市公司及污染企业能形成直接的压力和推动。

  “我们将在多个高能耗行业内对机构投资者尝试反复推动,首先促使机构投资者不向反复违规超标而又拒绝回应的企业投资,进而推动其以投资促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经营。”马军说。

  光靠公募基金还不够,NGO需要找到和加强推动力。随着公众环境意识不断增强,各类媒体(特别是社会媒体)持续关注环境问题,媒体、公众和NGO都可以对上市公司及投资机构形成压力。当前的推动力还较为有限,常常不能直接推动污染企业采取整改和减排行动,这就需要NGO开展意识普及,提高动员能力,同时提供渠道和工具,协助各界将压力集中作用于绿色证券和责任投资的杠杆。

  在NGO看来,借助成熟的信息工具和管理体系来延长动力臂一侧,为推动过程“如虎添翼”,亦是重要的环节。随着环境信息公开的扩展,加之民间污染数据库的扩充,绿色证券杠杆的动力臂有了较大的延伸,强度也不断加强。

  杠杆撬动过程,首先需要3个关键因素:一个杠杆,一个支点,一个推动力。沿着这样的思路,NGO设计了一套绿色证券杠杆体系,杠杆本身是绿色投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投资者作为双支点的组合能起到更强的受力传力效果,而推动力则源自公众、媒体及其他利益方。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环境损害加大水泥行业上市公司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