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时有哪些环境安全问题?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地震时有哪些环境安全问题?
发生地震时,环保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环境应急监测工作。

  1、对饮用水水源地和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开展加密监测,重点监测水质中的pH、溶解氧、氨氮、氰化物、硫化物、汞、砷、挥发酚、六价铬、氟化物、高锰酸盐指数及部分选择性监测指标等是否达标,以及生物毒性等,确保饮用水源环境安全。地震期间,防疫工作还会大量使用消毒剂、灭菌剂、杀虫剂,以及居民区产生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腐烂动物尸体等,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水体、土壤造成污染。这部分有害物质将污染灾区的饮用水源,并可能使一些河流水生特有物种的种群数量大量减少,从而威胁灾民的饮用水安全和河流水生态系统的安全。

  2、对辖区内重点污染企业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有效识别风险点,及时对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进行转移;若无法转移的,立即做好应急预案,完善风险防范相关措施,严防地震及余震引发次生环境污染。

  3、开展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监测,排查放射源安全隐患,避免发生次生环境灾害等。


  地震后建筑垃圾怎么处理?


  2008年5月,我国制定并发布了《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试行)。导则明确,编制灾区建筑垃圾处理实施计划,应由责任部门组织当地相关单位对需清运处理的损毁建筑物的分布、数量、种类进行调查、评估。应组织相关单位对含有或疑有传染性的生物性污染物、传染性污染源以及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的损毁建筑物进行申报、记录或风险评价,为分流清运和单独处理提供依据。

  对损毁建筑物中的生活垃圾,以及生物性污染物、传染性污染源和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等特种垃圾,应在相关部门配合下进行分离后分流,按有关规定和标准及时单独转运、处理。

  对含有或疑有传染性的生物性污染物、传染性污染源的建筑垃圾,难以分离的,应确定区域范围,在卫生防疫人员指导下进行消毒处理后,送卫生填埋场分区处置。对损毁的有保护价值的古建筑和传统民居等的残件,应在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配合下,按照所承载的价值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再利用性进行分类清理,尽可能保留和保护可再利用的、承载传统材料特征和传统工艺信息的构件。

  清理建筑垃圾时,宜将渣土、废砖瓦、废混凝土、废木材、废钢筋等分类装运,运到处理场所后分类堆放。对于混合装运的建筑垃圾,卸到处理场所后,可由有关部门根据需要分类分拣。


  世界上有几个主要地震带?


  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地震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3/4。

  欧亚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海岭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地区(海底山脉)。


  地震时如何正确避险?


  方法一:及时关闭明火、电源

  地震时,如果家里有明火存在,或有开着电源,很容易发生火灾。

  方法二:寻找合适的躲避位置

  较安全的空间有:承重墙的墙根、墙角,卫生间等小房间,以及暖气管道旁。

  方法三:保护好头部

  人蹲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这样的姿势可以在地震时保护好头部。

  方法四:努力求救

  地震时如被压在了废墟里,身边若有管道,就非常方便求救。可以用力敲击,发出求救信号。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地震时有哪些环境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