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秸秆资源消费陷入困境:秸秆该“运”往哪里

阅读提示|昨天本报“今日关注”报道了信阳市淮滨县赵集镇在当地政府主导下,数千亩麦秸秆被一把火焚烧的消息,又一次把秸秆处理这个“老大难”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很难想象,是怎样的一种处境,让政府官员从禁烧者变成了“放火者”。“堵”了这么多年,放了那么多“狠”话,一到麦收季节还是照样狼烟四起。

  对于秸秆综合利用,相关部门喊了好多年,也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但是效果如何,从前天信阳的一把大火,从昨天早上郑州许多市民闻到的烟味中就可见端倪。当丰收的粮食被抬进了粮仓,同根相生的秸秆,又该“运”到哪里?


  问题

  每年8000多万吨秸秆,这些资源咋成了烦恼?


  作为全国主要的粮食生产大省,河南也是全国秸秆产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河南省农业厅2010年统计数字显示,当年全省共产生各类秸秆8537.62万吨。其中小麦和玉米秸秆分别占总量的44.7%和25.9%,麦秸秆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

  “这几年全省秸秆总量基本上是每年8000多万吨,秸秆焚烧主要出现在小麦夏收时,秋季较少。”省农业厅负责人介绍。

  根据2010年河南省颁布的《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规划》,到2015年我省粮食核心区粮食生产能力将达到1250亿斤,再加上经济作物秸秆产量,2015年全省产生的各类秸秆资源总量约为9600万吨。按照有关研究结果,秸秆的热值为7500千焦/公斤,相当于标准煤的四分之一计算,9600万吨秸秆相当于2400万吨标准煤。

  “这其实是一笔丰厚的资源,焚烧秸秆不仅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还造成大量能源浪费。”河南农大教授高腾云说。


  追溯

  秸秆焚烧,是生产方式改变后的新问题


  收麦“打场”的情形不仅老一辈,甚至许多农村长大的80后青年也会有深刻印象。但是,如今你在麦收时到农村去,打籽儿之后高高的秸秆堆再难寻觅。秸秆焚烧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其实还很“年轻”!

  “那时候,农忙至少要半个月,现在三两天地里的麦子就全收了。”正在忙着夏收的58岁安阳农民任金生电话里告诉记者,80年代以前,秸秆舍不得烧,都是用来沤粪,随后当做肥料还田。近些年,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收麦基本上靠收割机作业。但是,重点在“收”粮食上,收割后产生的副产品秸秆没有存放地方,许多农民不得不选择烧的方式。

  另一方面,农业成为副业,打工经济兴起,大量农村青年转移到城市,农村劳动力紧缺,近20年农村种植人群的变化,也是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深层原因。

  拿任金生所在村为例,目前在家的中青年非常少见,老人、妇女成了夏收的主力军。由于夏收时间非常短,本就短缺的劳动力把所有精力都放到了收粮上面,根本难以腾出手顾及秸秆问题。这也导致直接焚烧这种简单粗暴方式的屡禁不止。不是农民“胆儿大”,更多的是无奈之举。


  困境

  供与需之间,仍难搭起“双赢之桥”


  秸秆的用途其实非常多,目前可以被用来做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还可以做发电厂的燃料和工业酒精等。

  省农业厅环保能源站张科长向记者表示,2012年全省可收集秸秆达7750万吨,综合利用率虽为78%,但产业化程度非常低。除银鸽、新亚等造纸企业秸秆综合利用形成较大规模外,其他秸秆综合利用生产规模普遍偏小,技术水平低,经济效益差。省内已建设的20多处秸秆热解气化站,由于建设规模较小,技术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不少已亏损、停产。

  饲料企业情况又如何呢?“其实我们对于秸秆还是非常欢迎的,但是现实的一些问题让我们很为难”,豫南一家大型饲料企业的老板张先生无奈地表示,目前秸秆收集难、运输成本高、储存风险大是企业积极性比较低的主要原因。

  在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看来,管理触角难以有效在基层起作用,也是一个大问题。据了解,目前对于秸秆综合利用,牵涉到发改委、农业、畜牧、环保、能源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只负责一个方面,难以形成合力,难以统筹秸秆的处理问题。而且,在最基层直接负责秸秆管理却是村委会、镇政府,虽然各个具体部门也制定了许多措施,但是由于没有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机构,真正能在基层取得实效的不多。


  突围

  “堵”路死,“疏”路难

  大量的秸秆该“运”往哪里


  每到夏收时节,在农村的各个公路上,一辆辆带着喇叭的小车扯着“嗓子”宣传禁止秸秆焚烧政策。这,已成为一道特有的风景。

  当“堵”路被封死,“疏”路却又不通畅时,秸秆的命运该走向哪里?

  “对于秸秆利用企业,国家提供一定优惠或补贴才会有人积极去做。”饲料厂张老板有着自己的看法。据了解,目前国家对于秸秆补贴只有农机补贴一项,省农机局局长张开伦告诉记者,目前虽然一直在推进,但秸秆粉碎机普及率还不高。我省在《河南省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中也提出,秸秆综合利用投入不足是农民和企业积极性不高的主要症结所在。“当务之急是在农村建立收储点。”省农业厅能源环保站负责人也给出自己的建议。

  他说,现阶段需求与供应之间最大的盲点就是缺少一个“中转站”。农作物秸秆密度较低且季节性较强,加上我省收割机、打捆机等配套设施缺乏,收集储运成本高,给秸秆的收集、储运带来很大困难,缺少秸秆收储体系,致使秸秆资源化和商品化程度低,成为目前制约秸秆综合利用的关键。另外,在管理制度上,他也建议应该建立多部门组成的秸秆综合利用领导机构,能够直接管理到基层,按照各地情况不同,安排合理的利用方式。

  对于真正彻底解决秸秆焚烧问题,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高腾云把出路指向农村种植的规模化。他认为,目前河南农村的农作物种植方式、经营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事物正在兴起,这种方式可以克服目前散养带来的边际成本问题,从而在单个组织内部就可以形成循环经济。同时,农业加工企业也正逐步发展,将为秸秆的“流向”提供更多选择。

  他认为,只有上游和下游良性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堵”与“疏”的问题。


  

  别让“窘境”再持续


  又见秸秆烧,又见狼烟起,每年的这个时候,秸秆的禁烧与处理便成了绕不开的话题。制止秸秆焚烧,一直是一件令基层管理者头疼的事情;而秸秆白白焚烧,又是一件令农业种植户心疼的事情。如何能使秸秆实现资源化,如何实现减排惠民,无疑是相关部门当下急需解决的事情。

  但愿,相关部门能从报道中听取各方建议,尽快寻找秸秆处理的突围之路。别让秸秆年年烧、狼烟年年有的“窘境”再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