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科研人员研究以“细胞治疗”医治血癌

  患有急性和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血癌病患,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选择细胞治疗作为其中一种常规疗法,减少体内因化疗、放射疗法或骨髓移植产生的毒素,提高治疗的安全性。所谓细胞治疗(celltherapy),指的是把从血液中抽取的细胞,经过科研人员约二至六个星期的培育、改良和强化后,注入癌症患者体内,以攻克癌细胞。
  
  患有急性和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血癌病患,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选择细胞治疗作为其中一种常规疗法,减少体内因化疗、放射疗法或骨髓移植产生的毒素,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所谓细胞治疗(celltherapy),指的是把从血液中抽取的细胞,经过科研人员约二至六个星期的培育、改良和强化后,注入癌症患者体内,以攻克癌细胞。
  
  过去五年来,细胞治疗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并取得快速进展,但较为医疗界认可的治疗范围仍属血癌。
  
  新加坡科研人员目前研究的,则是一种被称为细胞因子诱杀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简称CIK)的特殊免疫细胞。
  
  卫生科学局血液服务司医疗总监许文才医生受访时指出,骨髓移植是增加高风险血癌患者存活率的一种治疗法,但病患康复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骨髓本身,而是因为骨髓中产生的CIK细胞,这也引发了医疗界对细胞治疗的关注。
  
  许文才说:“由于骨髓并非来自病患本身,外来细胞在消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攻击正常细胞组织,因此可能出现排斥反应和毒素。
  
  “我们希望继续研究如何改良细胞,找出能抵抗血癌的好细胞,让它们发挥最大的功能,丢掉坏细胞,帮助改善骨髓移植的效果。”
  
  另外,化疗和放射治疗是癌症患者的传统治疗法,虽然很多病患因此好转,但治疗药物中仍含有毒素。
  
  许文才强调,细胞治疗目前无法代替骨髓移植或化疗,只能作为辅助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减少其他疗法所产生的毒素,或消除化疗后仍存留的癌细胞。
  
  卫生科学局自2007年起与新加坡中央医院合作,针对48名年龄介于20岁至70岁的急性和慢性髓细胞白血病(myeloidleukaemia)病患进行临床试验。
  
  目前,试验已接近尾声,并在国外医学杂志上发表了试验成果,预计可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常规治疗法。
  
  许文才透露,患者的康复过程非常顺利,只有少数出现发烧等症状。
  
  48名患者中,有28名病患用的是自身的细胞,另20名病患用的则是由别人捐赠的细胞。
  
  许文才说:“身体健康的捐赠者的细胞效果明显较好,但有被排斥的风险。那些利用自身细胞的病患,则完全不存在任何排斥反应,因此治疗过程非常安全。但由于部分病患健康状况不是很理想,也因此导致细胞不能完全发挥功能。”
  
  他指出,研究人员目前正在研究如何强化病患自身的细胞,在拥有低风险优势的同时,使它们变得与健康捐赠者的细胞一样有效。
  
  细胞治疗可成为未来趋势
  
  许文才指出,细胞治疗仍有相当大的研究空间,未来十年研究范围将逐步从癌症扩大到细胞的重造功能,如帮助中风病人重造受损的神经细胞。
  
  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之前也已利用干细胞制造出具有脉搏功能的心脏肌肉组织。
  
  卫生科学局也同新加坡免疫学联网(SingaporeImmunologyNetwork,简称SIgN),进行调节免疫系统的细胞培植研究。
  
  许文才说:“很多疾病都因感染而起,但病患大多都靠会引发副作用的类固醇控制感染。科研人员发现人体中有部分细胞能减少感染,但目前还在非常初步的研究阶段,我们希望在两年内看到成果。”
  
  明年起试验研究脐带血细胞疗效
  
  此外,从明年1月起,当局也将与新加坡脐带血库合作进行临床试验,研究脐带血细胞对急性血癌的治疗效果。
  
  换言之,在未来说不定能为乳癌病患量身设计药方,因为这个预测性质的生物标记将可让研究员决定哪些药物对哪些病人更有效,而通过更好的癌症管理,其实也能协助减少医药开销。
  
  也是国大杨潞龄医学院助理教授的林允斌解释,他们是通过磷酸化蛋白质组学(Phosphoproteomics)技术来针对性地“捕获”多种磷酸化蛋白质并进行分析,才发现了磷酸化WBP2蛋白质对乳房细胞所会造成的影响。
  
  所谓磷酸化,是指蛋白质被附上了磷酸基(phosphategroup),至于为何这种蛋白质会被磷酸化,林允斌解释:“相信是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有增加或是发生突变所致。”
  
  研究小组已寻求生物科技公司协助
  
  研究小组目前已寻求生物科技公司的协助,来研发针对这种磷酸化蛋白质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预计可在明年中旬完成。
  
  到时,研究人员将能运用这种抗体进行预计长达三个月的约1000个临床标本研究。若最终成功证实磷酸化WBP2蛋白质与乳癌的关联,便可逐步针对这个蛋白质开发生物指标。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属下的新加坡生物医药研究理事会(BiomedicalResearchCouncil)至今已为这项研究投入130多万元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