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法案》立法难英国“脱碳”遭遇多重阻力

6月4日英国议会针对2013年的新《能源法案》又进行了一轮关键投票。外媒评价称,即使是最乐观的估计,该法案也会令疲软的英国经济雪上加霜。

  近几年,英国政府在节能减排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一直表现积极。其在2013年新版《能源法案》中明确提出要调整英国国内能源消费结构,发展低碳经济,甚至提议要实现电力行业的整体“脱碳”。

  然而,受低碳企业和环保人士青睐的新《能源法案》却遭到很大质疑。有媒体称,英国议员推崇“脱碳”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个人利益,他们推行环保政策是受到相关行业的游说,并获得了巨额报酬,就连英首相戴维·卡梅伦也广遭抨击。由于英国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政府赤字高居不下,卡梅伦的“脱碳”经济使得其领导的保守党的支持率急速下滑。


  经济疲软成新法案最大障碍


  英国投资公司Liberum Capital分析指出,政府的新《能源法案》大大低估了从高碳阶段过渡至低碳阶段在工程、财政和经济等方面将面临的挑战。

  据预测,英国如果从以煤炭、天然气为主体的发电系统过渡到以天然气、风电和核能相结合的发电结构,到2030年至少将耗资5350亿英镑。这意味着到2020年全国电力开支将增长30%,到2030年至少增长一倍以上。

  该预测在英国政坛引发了不小的轰动,而直接受害者将是政府、电力消费者和电力投资商。同时,预测结果与英国能源大臣埃德·戴维此前提出的“到2020年家庭燃料能源开支平均下降11%”的口号向左。

  尽管英国《卫报》6月5日称,从消费额的迅速增长来看,英国经济已有复苏的苗头。但当下,欧元区正处于衰退中,面临物价上涨压力,财政赤字仍是英政府要面对的最大难题。这使得美好的“脱碳”愿望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


  “脱碳”经济暗藏“绿色腐败”


  据英国《每日邮报》披露,作为一名英国议员,蒂姆·叶奥每年的工资是6.5万英镑,但是,他的真实收入远高于此。仅去年,就有三家绿色低碳能源公司支付他近13.6万英镑。给他酬劳的三家公司分别是生产低成本、新一代燃料电池的AFC能源公司、环保城市汽车公司和TMO可再生能源公司。

  身为英国国会下议院能源及气候变化特别委员会主席的叶奥是这些公司最宝贵的“资产”。叶奥对它们从事的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此前,叶奥提交了有关新《能源法案》的修正案,为电力企业设置了接近零排放的严格目标。

  分析指出,新《能源法案》并不包括电力部门“脱碳”目标,而修正案将彻底转变英国的电力行业,并将为绿色能源公司带来巨大的利益。

  据了解,英国电力行业目前每发一度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450克到500克之间,而修正案要求这个排放量不超过50克。这意味着电力行业的碳排放量必须至少削减90%。气候变化委员会成员山姆·范克豪瑟认为,这个目标严苛到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对普通的英国民众而言,修正案意味着,他们家的电费将大幅上升,而政府可能会出台更多节电措施,这将对英国经济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叶奥并不是唯一一个涉足绿色低碳行业的政客。英国《星期日邮报》曾曝光,气候变化委员会主席约翰·塞尔文·加摩尔,同时还担任英国威立雅水务公司主席。对此,加摩尔辩解称,自己的两个职务并没有利益冲突。不过,媒体指出,威立雅公司跟风电厂及英国国家电网都有合作,它的一家合作公司还是英国半数核电站的水力供应商。


  新法案正在寻求更多支持


  据英国《卫报》报道,气候变化委员会日前指出,尽早投资可再生能源发电,是帮助英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保证能源供应的最廉价途径。

  该消息引起了巨大争议,英保守党内许多下议院议员已开始呼吁关闭陆上风电场并减少可再生能源补贴,他们更倾向于页岩气的发展。然而英国议会提出,议员们必须要支持能源法案中的“脱碳”目标。

  据了解,议会中大部分党派均认同改变气候变化需要减少碳排放,分歧在于如何以最经济的方式成功转型。

  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部的发言人表示:“我们赞成委员会关于增加低碳技术投资和减轻天然气进口依赖度的决定。我们已于近期将低碳技术的支持资金提高了3倍,到2020年将达到76亿英镑。同时,通过新能源法案还可以带动1100亿英镑的清洁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并创造25万个工作岗位。”

  能源法案投票当天,气候变化委员会指出,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对电力行业进行“脱碳”,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最经济方式,而交通等行业将需要依赖清洁电力供应来减少碳排放。若无法做到这点,未来将被迫采取更高成本的措施来减排。

  此外,气候变化委员会还认为,尽早采纳2030年碳减排目标将使消费者和投资商从中受益。

  目前来看,英国政府必须尽快对能源法案中所涉及的执行价格水平、新合同的分配过程以及机制细节进行表态,尽快制定2030年的发电“脱碳”目标。新《能源法案》的立法将增加国际市场投资者对英国能源政策的信心,同时有助于缓解政府在经济方面的压力。